魏氏集团

博学茶道 2023-07-03 17:30 编辑:admin 261阅读

一、魏氏集团

福布斯2020年台湾富豪榜上,新首富是顶新集团的魏氏四兄弟,身家72亿美元,国泰金控的蔡氏兄弟以71亿美元的身家位居第二,旺旺集团创始人蔡衍明则以70亿美元的身家位居第三。而台湾老首富郭台铭,此次仅以69亿美元的身家位居第四。

二、中华魏氏世系

姓魏的没有复姓。魏姓这个姓的由来(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毕公高的裔孙毕万,在晋国为大夫。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封毕万于魏邑。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国所灭,原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名“魏”为氏,毕魏不分。

(2)据《史记》所载,秦国穰候魏冉,本出自芈姓,后改为魏氏。

三、魏氏始祖

魏氏祖先是毕万。远祖始于春秋时期,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为晋国大夫,后封于魏(今山西省芮城北),子孙遂以封地命氏。姓氏合一后,以魏为姓氏。后裔魏斯建魏国。毕万在晋献公之下任事。晋献公十六年,晋国以“赵夙为御,毕万为右”,攻灭了小国霍国、耿国、古魏国,晋献公把魏(今山西芮城县附近)封给毕万,并封他为大夫。晋献公去世后,四子争立为国君,引发内乱。毕万生芒季,芒季子魏犨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是五贤之一,返国后继承魏氏。扩展资料:魏氏名人:

1、魏犨:即魏武子,晋文公“五贤”之一。

2、魏颗: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令狐氏开宗始祖。成语“结草衔环”中“结草”故事主人公,见于〈左传 · 宣公十五年〉。

3、魏绛: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曾“九合诸侯”,使晋国成为山戎之主。谥号昭子。

4、魏舒:春秋时期晋国正卿,军事改革家。一次在太原与白狄的战争中,建议“毁车为行”,取得胜利,是中国古代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先声。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代替韩宣子执晋国政。谥号献子。

5、魏驹:即魏宣子,又称魏桓子。春秋时期晋国魏氏领袖,与赵襄子、韩康子共灭智伯瑶,三分其地。

四、魏氏一族

你好,我是【】,很高兴为你解答。出自姬姓。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逝敖,以封邑“郇”为姓,后去“耳刀”旁,加草字头改为“荀”。逝敖是晋国大夫荀息之子。  后来,逝敖的季子——荀首,因功被封采邑于“智”(今山西省运城地区永济市西北、蒲州古城东南、临猗县南部一带)。他以采邑“智”为氏。所以,智姓源于荀姓,荀首即为智首,史称智庄子,是智氏始祖。东周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逝敖,以采邑 (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郇”为姓,后去“耳刀”旁,加草字头为“荀”。《赵世家》索隐引《世本》云:“逝敖生庄子首”。 在晋景公时期,晋国大将荀首(逝敖三子),因功被分封采邑于“智”(今山西省运城地区永济市北部、临猗县南部、永济市蒲州老城东南一带),他以封邑“智”为氏。  “智”,古文写作“知”。   故智姓出自荀姓,荀首即知首(约公元前635年—公元前578年),为智姓始祖,卒谥庄,史称智庄子,从此薪火承传,世代繁衍。  始祖 智首  史书称荀首(知首),知庄子,生知罃。  二世祖 智罃(嵤)  史书称荀罃(知罃)、知武子,生知朔。  三世祖 智朔  史书称荀朔(知朔),生知盈。  四世祖 智盈  史书称荀盈(知盈)、知悼子,生知栎。  五世祖 智跞(跞)  史书称荀跞(知跞)、知文子,生知申、知徐吾。  六世祖 智申(甲、中)  史书称荀申(知申)、知宣子,生知宵、知瑶。  六世祖 智徐吾  史书称知徐吾,改为“涂”氏。  六世祖 智果  史书称知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七世祖 智宵   史书称知宵,知申长子,生知国。  七世祖 智瑶   史书称荀瑶(知瑶)、知襄子,生知开。  八世祖 智国   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分智时,为保护智瑶而亡。  八世祖 智开  公元前452年,赵、韩、魏三家分智后,率智姓邑人投奔秦国。 二、郡望  春秋时,智姓郡望在晋国的天水郡、河东郡、陈留郡。据《元和姓纂》记载:“知,望出天水、河东、陈留”。  天水郡:西汉元鼎3年(公元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定西地区通渭县西北),西晋移上邽(今天水市)。北魏时相当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地,东汉永平17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魏仍改为天水郡。相当于今在甘肃省定西地区通渭县,平凉地区庄浪县、静宁县,天水地区的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清水县、张家川县的地区。   河东郡:秦朝初期设置,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即今黄河以东的山西省运城地区永济市、临猗县、夏县一带。 陈留郡: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陈留县,西汉改设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相当于今东至河南省商丘地区的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地区的开封市、尉氏县,北至新乡地区延津县,南至开封地区杞县的地区。  《括地志》记载:故智城在蒲州,虞乡县西北40里。 蒲州 前秦皇始四年(公元前354年)置秦州,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改秦州为蒲州,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徙废,治所在今永济市蒲州老城东南。唐武德元年 (公元618年)置蒲州,治所在今临猗县临晋镇,唐武德三年移治原蒲州城,领河东、河西、临晋、猗氏、虞乡等县,今为山西运城地区。  虞乡县 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 改绥化县为虞乡县。隋属河东郡,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徙废,故治所在今永济市虞乡镇西北开张镇古城村、常青乡东下村一带。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别置虞乡县,属蒲州,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属河中府。五代、宋、金俱称虞乡县。  《博物志》载:解县有智邑,当即智城在虞乡。 解县 《战国策》载:赧王二十一年“秦败魏师于解”。汉置解县,属河东郡。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改名北解县。北周废。故治所在今临猗县临晋镇东南十八里城西村、城东村之间,遗址尚存。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虞乡县自绥化故城来治,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为解县。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废,唐贞观二十二年复置,属河中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解州为解县。建国后的1954年与虞乡县合并为解虞县,1958年并入运城县,故治所即今运城市解州镇。  《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时期晋国图》记载:“智”在今永济县正北15公里处。 旧《临晋县志》载:“在县西南30里的伍姓湖北岸,有一‘古城’,谓解梁城,为智伯强盛时期所建,也叫智城,其迹犹存”。  解梁城 《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载:“晋侯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解梁城即旧临晋县西南、伍姓湖北之解城。《旧临晋县志》称南古城村,现为永济市北部的开张镇古城村。 三、历史兴衰  (一)春秋战国时代(始祖智庄子至八世祖智宽投奔秦国)  公元前597年6月(晋景公七年),晋楚邲之战,荀首为晋国下军大夫。荀首的长子荀罃(音yīng),被楚国俘获。   注:史书称的荀罃即为知(智)罃。  公元前589年,晋齐鞍之战,齐师败绩,荀首为佐中军,虽未出征,却参与了整个军事行动的统筹谋划。(《左传·鲁成公二年》记载)。  公元前588年,荀首用楚公子熊榖臣交换知罃回晋国。  公元前587年,荀首佐中军救许伐郑,取沦(在今河南荣阳西北)与祭(在今郑州市北)二邑。   公元前586年,荀首如齐逆女。  公元前585年,晋救郑侵蔡之,知庄子谏栗书而勿与楚师战,晋师乃还。  公元前583年,荀首逝世,荀罃继立,为下军佐。  公元前578年(晋厉公三年),麻隧(在今陕西径阳县北)之战时,荀庚(荀首的侄子,已别为中行氏)代荀首为中军佐。  公元前574年,士燮寿终,晋厉公灭三郤,荀罃升任上军佐。  公元前573年(周简王13年),智罃迎公孙周,与大夫盟而立为晋悼公。  公元前566年(周灵王7年),智罃升任晋军中军元帅,执掌晋国国政。  公元前563年,荀罃三分晋军,争郑疲楚,拖垮楚国的国力,使晋悼公复霸中原。  公元前548年,荀罃的孙子荀盈成年,佐下军,复入六卿。  公元前533年,荀盈早亡,其子荀跞尚幼,晋平公欲废黜智氏,幸得中行吴周转,得以保全。未成年的荀跞入六卿,佐下军。  公元前514年,晋国六卿图灭羊舍氏、祁氏,瓜分其封邑,晋国公族之势更衰。  公元前501年,正卿范鞅崩逝,时任中军佐的智文子荀跞执政,智氏艰难度过了长达59年青黄不接的断层期。  公元前497年,荀跞执政期间,中行氏、范氏叛乱,晋国驱除范氏、中行氏,晋由四卿执政。  公元前475年,执政赵鞅崩逝,荀瑶执政,智氏再次大幅提升。  公元前472年,智瑶率师伐齐,再加上此后的两次伐郑战争,壮大了智氏的势力。   公元前464年,晋国智瑶攻击郑国,郑向齐求援。齐援军刚至,晋军撤退。   公元前458年(周贞定王14年),晋出公在位时,智氏联合赵氏、魏氏、韩氏,瓜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和财产。其中智氏获利最多,势力最大,居四大世卿之首。  公元前455年,智瑶帅军灭仇犹国(仇犹国在今山西省阳泉地区盂县)。 公元前455年,晋国智瑶联合魏驹、韩虎,攻击赵氏,围攻赵氏根据地晋阳。  公元前453年,魏、韩倒戈,联赵击败智氏,斩智瑶,屠杀智氏家族,瓜分其领地,史称三家灭智,揭开了三家分晋的历史帷幕。  公元前452年(秦厉共公25年),智开(智瑶之子)率其智姓邑人投奔秦国。(据《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记载)   公元前448年(秦厉共公29年),晋国守别邑的大夫智宽,在三家分智6年后,率智姓邑人投奔秦国。(据《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记载)  (二)中国古代(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 [编辑本段]四、迁徙与分布  春秋时,智姓郡望在晋国的天水郡、河东郡、陈留郡。   “三家灭智”,智家军兵败,智伯被杀,祸殃智氏族属,赵、韩、魏瓜分了智家的土地、财产,智氏家族面临着空前灾难。  智氏部分遗族,不得不举族迁徙,隐姓埋名,远走他乡,祖居今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上蔡县。  智开、智宽:在三家分智后,各率其邑族人投奔秦国,居天水郡。  智果一支族人,为避祸,由晋国史官改为“辅”姓,迁往他乡。  为避祸患,部分族人在事前改回荀姓。  智徐吾(六世祖,智申之弟),晋国涂水大夫,以封邑“涂”为氏,这支族人又得以保全,即延续到现在的涂氏。  部分族人改为“程”姓,即现在的山西省程姓。 明代洪武年间,根据国家移民需要,部分智姓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的大槐树镇集中,迁往江淮、河北、河南、山东、东北一带。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

五、中华魏氏宗亲总会

【甘肃金城魏氏(兰州)长房从第六世开始字辈】“友成孟思,一时长居,荣华富贵,学至周孔,万世相传,礼乐文章。(后新续)德继玄成,九如天宝,高山景行。才超海国,十步芳青,旭阳东升。”【甘肃金城魏氏(兰州)二房从第六世开始字辈】“道自养守可作而天彦元秀,德从中兴永立於理兆升恒。(后新续)举征盖杰,理清政廉,广弘祖贤,荣满乾坤。树儒成教,文高武胜,普尊国典,功昭华夏。”【甘肃金城魏氏(兰州)三房从第六世开始字辈】“茂朝永焕、嘉懋正增、朋绪连武。贤著列邦,晋域贻谋,远大业骏,金城槐河,树泽绵昌。(后新续)三山生英,仁厚学博,功崇德巨作典范。五川毓秀,品端文盛,才高意广展宏图。”【甘肃金城魏氏(兰州)四房从第六世开始字辈】“竹秦国守光,秉泰相承登法继文,玉振其家,才常铺世,(后新续)安仁集义,忠孝友爱,敬能重德,知书达理,俊秀有成,乾坤健顺,显宗耀祖。”【甘肃金城魏氏(兰州)五房从第六世开始字辈】“诗体三登,淑期文明,法大九郡。永怀万代,德沾治化,模昭千年。(后新续)尊儒重教,培育英才,裕振金城。弘道敬业,崇尚科学,造福陇原。”

六、魏氏在中国排名第几

现今全国智氏人口约有8.7万,位居姓氏排行榜392位,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区。

智姓,源出于姬姓,是轩辕黄帝后裔,得姓始祖为智庄子。

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将荀林父的弟弟荀首采邑于智(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北一带),卒谥庄,史称智庄子 。荀首生荀罃[yīng],公元前566年 ,荀罃出任中军将,荀林父之孙、荀罃堂侄荀偃担任上军将,因叔侄二人同为荀氏,帅旗无法区分,荀罃就以先父的采邑智为氏,别为智罃,追尊先父智庄子为智氏始祖,智氏从此薪火相传。

智氏 是为晋国六卿之一,智庄子为中军佐,智罃[yīng]、智跞[lì]、智伯瑶三代为中军将。智伯瑶执政时,向赵襄子索地未果,便率魏氏、韩氏二卿围攻赵氏于晋阳。公元前453年三月丙戌日 ,韩氏、魏氏临阵反戈,联合赵氏击败智氏,智氏族人多亡于晋阳之战,智氏家臣豫让救幼主智珏[jué]于北山后川 ,智氏得以延续。

现今全国智氏人口约有8.7万,位居姓氏排行榜392位,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