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饮食文化中茶文化特点?

博学茶道 2023-06-21 11:18 编辑:admin 216阅读

一、云南饮食文化中茶文化特点?

茶文化带有民族性、地域性。

云南茶文化具有自然传承性和变迁性。各民族各地区的饮茶习俗是通过人们千百年来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传授、耳濡目染自然传承至今。 云南茶文化也具有宗教特性。表达其对茶的感谢和敬畏之情,以祈求它赏赐更多更好的茶叶。

二、中国茶文化及其文化底蕴?

从历史上看,茶文化是茶栽培和饮茶、艺茶的有机整体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倡用茶饮的国家。在数千年的中国茶文化历史中,通过先辈的辛勤耕种和研发,涌现出如浙江龙井、江苏碧螺春、河南毛尖、福建武夷花、安徽祁红、云南普洱、四川沱茶、台湾乌龙茶、黄山毛峰这一串串宛如珍珠般光彩各异的我国名茶品种。这些名茶品种,不仅在我国具有巨大的营销市场,而且还远销世界市场。

  再从饮茶历史上看,我国古代在栽茶的同时,就形成了普遍饮茶、品茶、评茶系列的茶文化活动,不仅奠定了我国具有特色茶饮文化的多种饮茶习俗,而且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也绽放了丰富多彩的茶饮文化花朵,为我国茶文化宝库,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如云南白族的“三道茶”。

三、匈奴这些游牧民族为什么天天必须喝茶?

匈奴这些游牧少数民族喜欢喝茶,除了因为喜欢茶的味道以外,还有其不得不喝茶的原因。

这得从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说起。游牧民族的饮食和汉族是不一样的,汉族的饮食主要是食用谷类和面食,荤素搭配,肉食相对减少。而游牧民族则不一样,游牧民族逐水草放牧,没有汉族的地利和天气优势,种植不了谷类和面食,其只能以肉食为主,没有荤素搭配的条件。以肉食为主,使得游牧民族的身体普遍强壮,但也带来坏处。长期食用肉食,会使游牧民族大腹便便,对人身体有极大坏处,会患上败血症,甚至会造成人死亡。游牧民族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补充维生素。食用蔬菜是补充维生素最直接的方式。可惜游牧民族没有种植蔬菜的技术,且草原的天气气候、地质种植不了蔬菜,从汉族购买来的蔬菜储存不了多久就会变质。后来游牧民族发现茶叶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有清肠胃,解油腻的好处,且茶叶易携带、储存,不会变质,需要饮用时只要热水泡开,非常有利于游牧民族使用。游牧民族如获至宝,在饮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茶叶太好了,解决了游牧民族食用肉类油腻的问题。蒙古族将茶叶和奶制品结合起来制成奶茶。

从此,游牧民族就离不开茶叶了,长期从汉族大批量进口茶叶饮用。如明朝时期,蒙古族与明朝在长城附近茶马互市。在四川和西藏交界处的茶马古道,都是用于少数民族向汉族地区购进茶叶。

四、竹筒茶和酸茶是哪个民族的?

竹筒茶和酸茶都是中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饮品。

竹筒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传统饮品,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茶叶装入竹筒中,再用火烤制,使茶叶散发出香味,然后用开水冲泡而成。竹筒茶具有清香爽口、回味悠长的特点。

酸茶则是云南省彝族地区的传统饮品,制作方法是将茶叶、米糠、玉米面等材料混合发酵,再用开水冲泡而成。酸茶具有酸甜可口、开胃消食的特点。

五、功夫茶艺分类?

功夫茶的品种很多,依据功夫茶色(加工办法不同)可分为为绿功夫茶、红功夫茶、青功夫茶(乌龙功夫茶)、白功夫茶、黄功夫茶、黑功夫茶六大类。

一、依习茶方式分类

在习茶方式中,依次根据习茶法、泡饮器具、茶类及茶叶按层次划分茶艺。

(一)依据习茶法分类

依习茶法,中国古代形成了煮茶茶艺、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四类。但中国的煎茶茶艺亡于南宋中后期,点茶茶艺亡于明朝中后期,仅有煮茶茶艺和泡茶茶艺流传至今。而煮茶一方面居于支流,另一方面技艺简单,可以忽略。

6(二)依据泡饮茶具分类

在泡茶茶艺中,因使用泡茶器具的不同而分为壶泡茶艺和撮泡茶艺两类。

1.壶泡茶艺

壶泡茶艺是在茶壶中泡茶,然后分斟到茶杯(盏)中饮用的茶艺形式。

2.撮泡茶艺

撮泡茶艺是直接在茶杯(盏、碗)中冲泡并饮用的茶艺形式。当代撮泡茶艺主要有盖碗泡法茶艺和玻璃杯泡法茶艺两种形式。

‍3.工夫茶艺

清代以来,从壶泡茶艺中又分化出专属泡饮青茶的工夫茶艺。因使用泡饮茶具的不同,通常可分为壶泡法工夫茶艺和盖碗泡法工夫茶艺。

在工夫茶艺中,因使用分茶和饮茶茶具的不同,可分为壶杯泡法工夫茶艺,碗杯泡法工夫茶艺,壶盅泡法(含单杯和双杯泡法)工夫茶艺,碗盅泡法(含单杯和双杯泡法)工夫茶艺。

工夫茶艺原特指冲泡青茶的茶艺,当代茶艺界又将工夫茶艺扩大到非青茶类的茶

(三)依茶类及茶叶分类

1.依据所泡茶类分类

(1)壶泡茶艺,可分为绿茶壶泡茶艺、红茶壶泡茶艺等

(2)盖碗泡茶艺,可分为绿茶盖碗泡茶艺、红茶盖碗泡茶艺、花茶盖碗泡茶艺等。

(3)玻璃杯泡茶艺,可分为绿茶玻璃杯泡茶艺、黄茶玻璃杯泡茶艺等。

2.依据所泡茶叶分类

如祁红壶泡茶艺,祁红盖碗泡茶艺,黄山毛峰玻璃杯泡茶艺,西湖龙井玻璃杯泡茶艺,君山银针玻璃杯泡茶艺,蒙顶黄芽玻璃杯泡茶艺,等等。

二、依饮用方式

由于茶的饮用脱胎于茶的食用和药用,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在茶中加入配料的饮用方式。加入配料称之为混饮法,不加配料称之清饮法。

明朝中期以来,中华茶艺实际上只存在煮茶茶艺和泡茶茶艺两类。根据饮用方式,可分为泡茶清饮茶艺、泡茶混饮茶艺、煮茶清饮茶艺、煮茶混饮茶艺四类。

当代,煮茶多用于混饮,泡茶以清饮为主。煮茶清饮茶艺在当代极少,煮茶混饮茶艺多存在于民俗茶艺之中,泡茶混饮茶艺一方面存在于某些民俗茶艺中,另一方面存在于欧风茶艺中,均非中国茶艺主流。这样,根据饮用方式,当代茶艺可归结为泡茶清饮茶艺和混饮茶艺(含煮茶混饮茶艺和泡茶混饮茶艺)两大类。

对于混饮茶艺,主要根据所加配料来命名,如牛奶红茶茶艺、果汁红茶茶艺、柠檬冰红茶茶艺,有些是根据茶俗来命名,如擂茶茶艺、熏豆茶茶艺等。

这样,当代基本的泡茶茶艺可分为壶泡茶艺、盖碗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壶泡法工夫茶艺、盖碗泡法工夫茶艺五类。如加上混饮茶艺,以及少数民族和某些地方的饮茶习俗——民俗茶艺,则当代茶艺可分为工夫茶艺、壶泡茶艺、盖碗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混饮茶艺、民俗茶艺。民俗茶艺的情况特殊,方法不一,多属混饮茶艺,实难作为一类,这里姑且将其单列。

六、世界上注重茶艺发展的八个国家?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如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从中国出发,穿越历史、跨越国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英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茶是英国人普遍喜爱的饮料,80%的英国人每天饮茶,茶叶消费量约占各种饮料总消费量的一半。英国本土不产茶,而茶的人均消费量占全球首位,因此,茶的进口量长期遥居世界第一。

日本的饮茶文化风俗。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韩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国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

美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美国不产茶叶,美国人喝的茶全靠进口。美国的饮茶习俗与众不同,主要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放入冰箱冷却后,饮时杯中加入冰块、方糖、柠檬,或蜂蜜、甜果酒调饮,甜而酸香,开胃爽口。美国人一般只重视茶叶的汤色而不太重视茶叶的外形,所以美国的茶都是袋泡茶、速溶茶、混合冰茶粉等,要么就是罐装、瓶装的茶水。

俄罗斯的饮茶文化风俗。

说起俄罗斯人的嗜好,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他们酷爱喝酒,嗜酒如命。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与喝酒相比,俄罗斯人更爱喝茶,真可谓一席无酒,但不可一日无茶。如今,茶叶已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叶早已成为广大俄罗斯人深爱的饮品,在俄罗斯还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文化。

非洲的饮茶文化风俗。

在我们的印象里,非洲是一个充满野性的国家,而且非洲盛产咖啡,所以我们会很自然地想:非洲人应该没有饮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非洲人舍咖啡而饮茶,尤其北非的阿拉伯人,他们招待客人必定要茶侍奉。他们喜欢在茶里放进了三分之一的糖,差不多糖味掩盖了茶香。另外,非洲人喝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里加几片新鲜的薄荷叶和一些冰糖,此茶清香醇厚,又甜又凉。有客来访,主人连敬三杯,客人须将茶喝完才算礼貌。

泰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泰国北部地区,与中国云南接壤,这里的人们有喜欢吃腌茶的风俗,其法与出自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制作腌茶一样,通常在雨季腌制。腌茶,其实是一道菜,吃时将它和香料拌和后,放进嘴里细嚼。又因这里气候炎热,空气潮湿,而用时吃腌菜,又香又凉,所以,腌茶成了当地世代相传的一道家常菜。

越南的饮茶文化风俗。

越南毗邻中国广西,饮茶风俗很有些与中国广西相仿。越南人喜欢饮玳玳花茶。玳玳花(蕾)洁白馨香,越南人喜欢把玳玳花晒干后,放上3-5朵,和茶叶一起冲泡饮用。由于这种茶是由玳玳花和茶两者相融,故名玳玳花茶。玳玳花茶有止痛、去痰、解毒等功效。一经冲泡后,绿中透出点点白的花蕾,煞是好看,喝起来芳香可口,饶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