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奶茶起源哪里?

博学茶道 2023-06-20 20:58 编辑:admin 218阅读

一、竹筒奶茶起源哪里?

主要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勐海县,文山州的广南县、腾冲县等地,因具有浓郁的竹筒香味而得名,是云南省特有的茶类,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制作方法独特,制作时将鲜叶和糯米饭同蒸,蒸软并吸收糯米饭香,装入竹简慢慢烤干后制成。也有将杀青、揉捻后的茶叶放入竹筒中,慢慢烤干制作成的。竹筒香茶的品质特点:外形呈圆柱形,直径3〜8厘米不等,长8〜20厘米不等,柱体光滑,茸毫较多,色泽绿色或深褐色。冲泡后,香气浓郁芬芳,具有竹香、糯米香、茶香三香一体,滋味醇厚清澈,叶底肥嫩柔亮。

二、哈尼那香的茶怎么样?

很好

哈尼那香的茶茶汤色绿黄、温度适中,清香润喉,解喝,回味无穷。

哈尼那香茶色泽深黄带紫,味苦涩,兼有一股浓郁的烟熏味,它是一种通过土锅煨煮酽茶的方式而制成的茶,是哈尼族最陈旧的喝茶方法。

哈尼那香茶煨煮至罐中水剩一半时的色泽和口感是最佳。

三、茶艺奖项名称?

奖项设置(共28名)

  1、手工制茶奖项类(共6名)

  第三届"勐海茶王节""手工制茶技艺金手奖"(1名);"手工制茶技艺银手奖"(2名);"手工制茶技艺铜手奖"(3名)。

  2、机制茶奖项类(共6名)

  第三届"勐海茶王节""机制晒青茶金制奖"(1名);"机制晒青茶银制奖"(2名);"机制晒青茶铜制奖"(3名)。

  3、第三届"勐海茶王节"茶王奖(共12名)

  第三届"勐海茶王节"茶王奖(1名);第三届"勐海茶王节"茶王金奖"(2名);第三届"勐海茶王节"茶王银奖"(3名);第三届"勐海茶王节"茶王铜奖"(6名)。

  3、第三届"勐海茶王节"民族茶艺参与奖(共4名)

  第三届"勐海茶王节"傣族茶艺参与奖(1名);第三届"勐海茶王节"哈尼族茶艺参与奖"(1名);第三届"勐海茶王节"布朗族茶艺参与奖"(1名);第三届"勐海茶王节"拉祜族茶艺参与奖"(1名)。

四、哈尼族的由来?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古代的羌族原游牧于青藏高原。公元前384至前362年间,秦朝迅速扩张,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游牧群体受到攻击,流散迁徙,出现若干羌人演变的名号。"和夷"是古羌人南迁部族的一个分支,当他们定居于大渡河畔之后,为适应当地平坝及"百谷自生"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开始了农耕生活。哈尼族在于大渡河畔定居农耕之后,因战争等原因被迫离开农耕定居地而再度迁徙,进入云南亚热带哀牢山中。  

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相当久远,西双版纳格朗和的南糯山,是驰名全国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哈尼族地区生产力低下,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原始、传统农业十分普遍,生产落后,工业十分薄弱,仅有少量的矿业土法采冶和手工业作坊。

新中国建立起,哈尼族农民因地制宜地改坡地为梯田,改旱地为水田,修建水库,扩大灌溉面积。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大部分地方实现了粮食加工机械化。现已建立了冶炼、采矿、机械制造、化工、建材、能源、纺织、塑料制品、卷烟、食品加工等工业部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为全国的"锡都" 。

五、哈尼族梯田文化核心四要素?

“哈尼梯田完美地反映出一个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水利分配体系”,这是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哈尼梯田的评价。这一评价如果单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上来说是完美的,但是这其中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人文”。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对哈尼梯田是“四素同构”理念完美实现的评价认同。

  所谓“四素同构”,即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种要素的完美结合。山顶森林涵养水源、山腰村寨生产生活、层层梯田净水产粮、“木刻分水”为代表的水利分配灌溉体系;方方面面充分展现出千年传承的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中所蕴含的“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关系,其中既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传统和社会科学。

  “四素同构”这个千年理念至今仍然闪耀着多民族先人们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