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叶产区扩展的影响?

博学茶道 2023-06-28 18:29 编辑:admin 178阅读

一、宋代茶叶产区扩展的影响?

宋朝与吐蕃茶叶贸易频繁,茶业军事作用加强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在历史上是众所周知的,与少数民族的紧张关系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茶业经济的发展上,少数民族对于宋朝的态度就好很多,尤其是宋朝与吐蕃的茶叶贸易十分频繁,甚至到了用茶叶可以换到战马的地步。

所以我认为宋朝茶业发展的三大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宋朝与吐蕃茶叶贸易频繁,茶叶的军事作用加强了。

数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之上,食物结构比较单一,都是一些牛羊肉,长期食用,就算再怎么变换做法也会吃腻的,但是因为在草原上没办法改变食物结构,因而就需要茶叶来帮助其部落解决这一问题。

茶叶有很好的解腻作用,而草原上的茶叶并不多,因而就需要与宋朝进行茶叶贸易,贸易最频繁的当属吐蕃了,每年的茶叶交易量都抵得上宋朝一年的饮茶量了,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尤其是吐蕃对于茶叶的需求。

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它的经济是以游牧经济为主的,受自然条件限制比较大,经济自然发达不到哪里去,而与宋朝的茶叶贸易是断不可能减少的,因而就出现了茶马贸易,大体意思就是说宋朝用一定量的茶叶来与吐蕃交换一定量的战马,这样的贸易符合双方的利益需求。

茶叶种植规模扩大,全社会形成一种爱茶之风

宋朝之前,茶叶仅仅是上层贵族娱乐消遣的饮品,而到了宋朝以后,由于技术的发展,茶叶的种植规模扩大,茶叶的成本有所降低,经济发达的宋朝,百姓的购买力也有所提高,因而茶叶也逐渐进入下层社会,全社会都对茶叶有了新的认识。

二、宋代绿茶等级?

从古至今,茶叶有着一套特殊的评级标准,可使一般消费者不需特殊的专业知识即可区别茶叶。古代绿茶评级标准是指按 照茶叶的外形特征,把茶叶分为不同的等级,即莲心、旗枪、雀舌和鹰爪四个级别。

参照如今流行的评级标准,莲心基本上相当于龙井“特一级”,市场上基本找不到;旗枪、雀舌分别相当于特二、特三级,鹰爪相当于一级。

一、莲心

莲心是指每年春天所采集的最早的一批特早新茶,在外形上完全由一个单独的芽构成,外形、尺寸均与莲心相仿。

二、旗枪

旗枪是指“莲心”经过生长,已抽出一片嫩叶,叶如旗、芽如枪,但在外形上依旧是以芽为主,一定是枪比旗大。

三、雀舌

如果旗比枪大,实际上可能已经有第二片叶抽出了,这就是所谓雀舌,两片叶如鸟雀之喙,中间伸出的小芽如舌。

四、鹰爪

如果茶叶继续长大,芽所占的比例就更小,三到四片叶已长出,形象地被称之为鹰爪

三、宋朝人怎么喝茶?

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也用此法。

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入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搅茶公子”。水冲入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就会慢慢出现泡沫。茶的优劣,以沫饽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称为“咬盏”。茶人以此较胜负,胜者如将士凯旋,败者如降将垂首。点茶法直到元代尚盛行,只是不用饼茶,而直接用备好的茶叶碾末。现今日本末茶法类似宋元的点茶法,不过茶筅搅打无力,并不出沫饽,不过绿钱浮水而已。

四、茶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茶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历史时期:

1. 传说时期(约公元前2737年-公元619年):根据传说,伟大的中国帝王神农氏首先发现了茶树,开创了中国的茶文化,被誉为“中国茶叶第一人”。

2. 古代时期(公元618年-1840年):在唐朝时期,茶文化达到了顶峰。唐武宗曾亲自替大臣沏茶,使得宫廷贵族和民间百姓都开始饮茶。在宋代,茶叶开始成为专业产业,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茶道文化也因此逐渐形成并传承至今。

3. 近代时期(1840年-1949年):在这个时期,茶叶成为了重要的出口产品,尤其是英国因为发现喜欢喝普洱茶而向中国大量进口。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改进,茶叶生产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4. 当代时期(1949年至今):中国茶文化愈加完善,茶叶种植、制作与销售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的开放,中国的茶文化、茶礼等传统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和接受,茶叶的国际知名度也随之提升。

五、茶叶对宋代商品经济有什么影响?

宋代作为专业化生产的经济作物品种很多,主要有茶叶、桑蚕、果树、甘蔗、花卉等,这些作物的种植已经发展成为某些地区专门经营的产业,并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茶叶生产的专业化趋势比较突出。

宋代从事茶叶生产的茶农被称为“茶户”、“园户”,他们基本上不种粮食,专事茶业,“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

六、茶叶各个阶段的叫法?

荼(tú):陆羽《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

  茗(míng):唐代后许多诗文中指茶。唐朝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唐朝诗人皎然《陪卢判官水堂夜宴》中写道:“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

  清友: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有“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等句,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竹里品茶并陶醉于美好的大自然之中,古人视此为雅事。

  不夜侯:茶的雅号,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清风使:据《清异录》载,五代十国时,有人即称茶为清风使,卢仝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

七、中国茶文化的优势有哪些?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茶文化是中国文明史的一部分。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茶文化萌芽出现于晋,南北朝时代。那茶已经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模式,走入了文化圈。陆羽的《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宋代茶文化开始兴盛,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其中有官员组成的“汤社”及佛教的“千人社”等 。此时茶仪也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关怀、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明代茶文化也非常兴盛。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的商业行为,此时兴起的茶书,茶事,茶诗也已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