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什么吕剧

博学茶道 2023-04-23 05:51 编辑:admin 270阅读

都有什么吕剧

吕剧的剧本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王定保借当》、《小借年》等,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小说和琴书的脚本改编,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 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 迄今有100多年历史,1900年前后搬上舞台。

吕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 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吕剧的板眼

 吕剧音乐中的唱腔,在吕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体现着吕剧艺术的主要特点。现列集吕剧中主要唱腔及唱腔曲牌,作简单分析。     (一)四平腔     四平腔是吕剧基本腔调,属慢板类唱腔,其节奏变化较大,具有“一腔多用”之特点。四平腔的原始节奏为一板三限(即4/4拍)。在保持其调式、调性和基本成份的基础上,按照戏曲板式变化规律又可派生出慢四平、快四平、四平散板、紧板、四平原板、二六板以及反调四平等多种板式。     四平腔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个完整乐段,在表现唱词时,是根据四句一番的基本规律来发展的。第一个乐句为头腔(启),落音一般为2或1;第二个乐句叫二腔(承),落音一般为5;第三个乐句叫三腔(转),落音一般为6或5;第四个乐句叫四腔(合),落音为5。如下例:     四平腔除头、二、三、四腔外,还包括起板过门、句头过门(长短不同)、小过门、结束整个四平的“锁板”(包括锁板唱腔和锁板过门)。这些过门在起承转合四个乐句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直接确定了四平腔各个腔的落音及调式。     由于四平腔是结合韵文歌唱的,因而其曲调结构和唱词是密切吻合的。它的唱词以十字句为基础,快四平多是七字句,其他不等句是在这个基础上的伸缩,每四句为一段。另外,四平腔在基本结构方面也非常规整,这也魁由唱词所决定的。      四平腔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每句唱腔并不一定从板开始,顶板起唱的老四平腔现在已很少使用。自时殿元、谭明伦等人创用新四平腔后,在句头方面有闪板起、头眼起、中眼起、末眼起、闪眼起等,但较常见的是从中眼起唱,最后一个字落在板上。如下曲:        板眼是戏曲音乐的节奏规律,老艺人称之为“尺寸”,许多吕剧老艺人在掌握了四平腔一板三眼的基本节奏规律后,唱起来便即兴处理,唱词可多可少,字位可灵活排列,拖腔可长可短。但总是轻重适宜,从不掉板。著名吕剧老艺人张玉书曾说过,从词到曲没有死口,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自由发挥,最后“山顶上人齐”,这是许多老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演唱经验。     (二)二板     二板也是吕剧的基本腔调,使用上与四平腔并重。     二扳一般用较慢的速度演唱,是一板一眼的节奏,故原称为“流水”,现被称为“慢二板”,在加快二板唱速的情况下还可派生出快二扳、垛子板、快板、敬板等板式。另外还有反慢二板、反快二板、反垛子板等反调二板。     二板的唱词以七字句为基础,上、下两句为一番。作为单独一段时,一般不少于四句。二板的整个结构,包括起板过门、上下唱腔、上下句过门、上下句行弦、住板唱腔和住板过门等。     一板起板是两板为行。头句尾音一般落l,个别也有落3或5的;下句一般落2,也有落3的。煞尾唱腔所重复的材料与上句基本相同,唯煞尾将二、三两板的材料伸长一倍,变为六板,增强了煞尾的结构份量。另外,煞尾唱嗣从第三字(曲调的第二板)开始,由原来每板两字减为每板一字或两板一字,逐渐缓慢而结束。如下例:    二板音调基本材料的特点是适应叙述和接近口语化,多采用跳跃不大的节奏进行。过门也是在此基础上,主要采用重复唱腔和变化重复的结构方法。     (三)吕剧唱腔曲牌     曲牌,是前人在表现各种固定内容、刻画某个典型人物时.创造出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具有比较固定的变化规律。吕剧初期,其唱腔主要是由各种曲牌联缀而成。直到现在,许多曲牌在吕剧音乐中还经常被运用,占有一定的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于增强吕剧音乐的艺术特色,扩展吕剧唱腔的表现功能,都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唱腔曲牌虽与吕剧基本腔调的风格相近,但却独具音乐特点,是吕剧音乐中的宝贵遗产。吕剧中对于唱腔曲脾,一般采用直接移用、联曲牌、溶化插入等方法加以使用。     吕剧唱腔曲牌的名称均沿用原名而未改,其名称的由来各有渊源与出处。有的是根据该曲牌的结构形式或表现特点而命名,如叠断桥、阴阳句、铺地锦等;有的是根据曲牌中的衬词而来,如呀儿哟、太平年、莲花落等;有的则是根据曲牌的旋律特点而定名,如靠山调、下合调等;有的则直接由演唱内容而来,如后娘打孩子、小上坟、光棍哭妻等;有的是由最初流行地域而得名,如凤阳歌、汉口垛、宣化调等;还有的则根据曲牌的节奏特点而命名,如快板垛、快上快、西皮垛等。吕剧中所使用的唱腔曲牌很多.这里只择取常用的几个主要曲牌浅作分析。     1.凤阳歌     凤阳歌因其源于安徽风阳地区而得名,属民歌体,徵调式。结构规整,有四个乐旬组成。四句腔的落音一般为2 5 6 5。凤阳歌是吕剧四平腔的母体材料,但为了追求特殊效果,至今仍经常被使用。     风阳歌在使用上因节奏的不同,有慢凤阳歌、快凤阳歌之分,其后根据吕剧声腔中反调派生规律,又有反调风阳歌。     慢风阳歌的节奏为一板三眼,板起板落,主要用于抒情叙事以及表现人物凄恻之情感。唱来委婉平稳,清雅抒情,独具特色。     快凤阳歌是在原凤阳歌基础上,加快节奏(即由原来的4/4拍变为2/4拍)而得。主要适用于人物激动情绪的表述等,与吕剧二板腔调同工异曲。如下曲:     2.娃娃腔     娃娃腔是吕剧唱腔中经常使用的曲牌。主要适用于一般叙事、对话等,具有烘托戏剧气氛,表现热闹场面和人物喜悦心情等功能,常被作为较规整的独立唱腔加以使用,一般不承接其他曲牌。     娃娃腔一般为一板一眼节奏,唱快了则变为有板无眼。演唱时一般以唢呐、堂鼓、小锣、小钗等吹打乐伴奏.气氛热烈、欢快流畅,独具韵味。     娃娃腔由起腔(包括起腔过门),收腔和上中下(包括上中下句过门)五个不同性质的句子组成。如果内容增加,便在上中下三个句子上进行反复。基本结构可分为三个乐段。一、二两段各三句,三句的中间一句由两个短句组成,形成两长夹二短的句子段落。第三段只有上下两句,而下旬又具有收腔扫尾的功能。因其第一句一般是散板起唱,故在老艺人中有“八句娃娃七句腔”之说。如下例:     3.叠断桥     根据曲调的结构特点而定名。一板一眼节奏,属徵调式。所谓“叠”,是指唱词间用衬词联接的重叠现象;所谓“断”,是因四句唱腔的第四句曲调及唱词出现的中断再起现象。叠断桥曲调活泼风趣,富于变化,善叙事及抒发人物内心思虑、慌乱等情绪。叠断桥基本结构为四句一番,四个乐句的落音一般为2 1 5 5,三、四腔有时也落1。 4.呀儿哟(亦称“爬山虎”) 呀儿哟因衬词而得名,属对仗结构的民歌体,节奏一般为1/4拍。呀儿哟的基本句式为七句,上下旬为番,工整对仗。上句一般落5,有时也落2;下旬落l。曲调轻松欢快,富于情感变化。适于表现悠闲自得、风趣诙谐之情绪。     5.莲花落     因衬词而得名,亦称“梅花落”。节奏为1/4拍,有板无眼,四句为番,第三、四句后有衬词“梅花”、“莲花”、“一枝梅莲花”等。莲花落演唱速度较快,节奏跳跃而富变化。曲调气氛轻松热烈,善抒发欢快喜悦和热闹紧张之情绪。     6.上合调     一说因流行地区而得名,一说因主音落“5”,即工尺谱的“合”而得名。其节奏为一板三眼,眼起板落,属徵调式,音域一般从5到i。上合调的唱词结构为七言四句,第四句实际上是加衬腔后重复第三句,故其音乐结构实为三句腔,落音一般为1 2 5。上合调优美悦耳,舒展柔和,易表现欢乐流畅、轻松自然之情绪。上合调经变调后可得其反调,称为“下合调”,在表现功能上更富变化性。     7.银纽丝     亦名“银绞丝”。以1为调式主音,长短句结合。传统唱法是一、二句曲调相同;三、四句为五字句;七、八两旬乃是五、六句的重复。因此实际上是六句一番,现在其唱法多有突破。银纽丝曲调灵活多变,优美动听,善能抒情叙事,在吕剧唱腔中经常使用。     8.汉口垛     亦称“寒苦垛”,因当初流行汉口而得名。以十字句|为基本句式,两句一番,一般上句落音为6,下旬落2,用大过门连接。汉口垛委婉柔和,字稀腔长,适于抒发哀婉忧伤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