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是什么树的叶?

博学茶道 2023-06-22 23:24 编辑:admin 254阅读

一、乌龙茶是什么树的叶?

乌龙茶是乌龙茶树的叶子,是常绿的矮生灌木,生长慢、产量低,一株一年收不到半斤毛茶,

⑴ 置具洁器:一般说来,饮荔枝红茶前,不论采用何种饮法,都得先准备好茶具,如煮水的壶,盛茶的杯或盏等。同时,还需用洁净的水,一一加以清洁,以免污染。

⑵ 量茶入杯:通常,结合需要,每杯只放入3-5克的乌龙茶,或1-2包袋泡茶。若用壶煮,则另行按茶和水的比例量茶入壶。

⑶ 烹水沏茶:当量茶入杯后,然后就冲入沸水。

⑷ 闻香观色:乌龙茶经冲泡后,通常经3分钟后,即可先闻其香,再观察凤凰乌龙茶的汤色。这种做法,在品饮高档乌龙茶时尤为时尚。至于低档茶,一般很少有闻香观色的。

⑸ 品饮尝味:待茶汤冷热适口时,即可举杯品味。尤其是饮高档乌龙茶,饮茶人需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啜饮,细细品味,在徐徐体察和欣赏之中,品出乌龙茶的醇味,领会饮乌龙茶的真趣,获得精神的升华。如果品饮的乌龙茶属条形茶,一般可冲泡2-3次。如果是碎茶,通常只冲泡一次;第二次再冲泡,滋味就显得淡薄了。

二、乌龙茶的驻芽是什么?

新梢生长顶芽不再展叶或生长休止时,形成驻芽,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乌龙茶要求鲜叶有一定的成熟度,以具备较多的香气前导物,然后通过晒青,摇青促进香气分解与释放,形成乌龙茶的香气成分。

茶叶采摘标准有细嫩采、适中采、成熟采三种。乌龙茶的采摘属成熟采。须待新梢生长将成熟,顶芽已成驻芽,顶叶叶片开展度将八成左右,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按新梢伸展程度不同又有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之分。

  小开而是驻芽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l/2;中开面是驻芽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面是驻芽顶部第一叶的面积与第二叶相似。

三、茶叶的采摘标准有那四种?

1、 细嫩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

2、 适中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珠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

3、 成熟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为了适应边疆民族的特殊需要;

4、 特种采: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传统的特种茶。如乌龙茶,它要求有独特的滋味和香气。采摘标准是新梢长到顶芽停止生长,顶叶尚未"开面"时采下二至四叶比较适宜,俗称"开面采"。

四、乌龙茶知识?

乌龙茶(Oolong Tea),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其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五、乌龙茶哪个季节最好?

乌龙茶的采摘时间 1、三月下旬到五月中旬,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

  2、五月初到七月初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

 3、八月中旬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4、十月下旬

 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茶叶采摘标准有细嫩采、适中采、成熟采三种。乌龙茶的采摘属成熟采。须待新梢生长将成熟,顶芽已成驻芽,顶叶叶片开展度将八成左右,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按新梢伸展程度不同又有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之分。

 

  小开而是驻芽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l/2;中开面是驻芽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面是驻芽顶部第一叶的面积与第二叶相似。

 

六、乌龙茶干茶的茶型是芽尖形?

乌龙茶干茶的茶型不是芽尖形。

乌龙茶按形态分,可分为条索形乌龙、颗粒形乌龙、束形乌龙和团块形乌龙。

1、条索形

条索形乌龙茶,采摘成熟芽叶(开片叶),经过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烘焙过程制成。常见的有文山包种、武夷岩茶、凤凰单丛等。

2、颗粒形

颗粒形乌龙茶采摘成熟芽叶(开片叶),经过晒青、晾青、摇青,炒青,反复包揉,烘焙过程制成。常见的有铁观音、冻顶乌龙等。

3、束形

束形乌龙茶采摘成熟芽叶(开片叶),经过萎凋、杀青、理条、扎束、烘干而制成大毛笔束形乌龙茶,福建武山的八角亭龙须茶就是束形乌龙茶。

4、团块形

团块形乌龙茶是按照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加工后,在揉捻阶段将茶叶手捏成团或压模造型,再用白纸包好进行烘焙至干。福建漳平县生产的“水仙饼茶”是乌龙茶中唯一的团块形茶。

七、乌龙茶发酵是哪个环节?

第二道工序第四个环节。发酵是制造安溪铁观音乌龙茶的特有工序之一,发酵在乌龙茶也叫做青。做青能适当调节萎凋过程中水分蒸发和内含物自体分解。

乌龙茶的制作要比红茶、绿茶复杂得多。它吸取了红茶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作原理,通过复杂的制作工艺,造就了乌龙茶独特的色、香、味。

其初制原理步骤如下:

鲜叶——晒青——凉青——做青(碰青/摇青+静置)——杀青——揉捻——干燥

这里要注意的是,乌龙茶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四大派别,它们的制工原理都是一样的,但各地方的实际工序和描述可能会有所差异。的制作工艺可以如下概括:

1、采摘

乌龙茶采摘遵循“三叶开面采”的原则,即当顶叶芽形成时,采摘顶芽开面的二三叶或三四叶。乌龙茶鲜叶采摘标准不同于绿茶,要求有一定的成熟度,芽梢大小基本一致,老嫩适中,这也是形成乌龙茶良好口感品质的基础。

2、萎凋

萎凋是乌龙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叫晒青、晾青。将采摘来的茶叶(也叫茶青)平铺在干净的筛子上,放置室外进行日光萎凋。待茶鲜叶的青气消失,叶表稍萎蔫无光泽时即可。这个工序要经历“晾青——晒青——晾青”三个步骤。

3、做青

做青是乌龙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也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做青是奠定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它是以摇青、晾青多次反复的工艺过程,其工序最为繁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