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历史知识点?

博学茶道 2023-06-29 09:09 编辑:admin 207阅读

一、茶文化历史知识点?

1. 非常丰富。2.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最早的茶叶记录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开始流行,成为文人雅士的消遣之一。在宋朝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具、茶道、茶艺等方面都有了更加精致的表现。在明清时期,茶文化成为了社交场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也传播到了日本、韩国等国家。3. 还包括茶叶的种类、制作工艺、品鉴方法、茶道礼仪等方面。茶文化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社交交往、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中西方茶文化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丝绸之路”曾经享誉世界,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通过对中国茶史和茶文化的探章,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茶叶之路”完全可以和“丝绸之路”并称而兼美。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茶叶之路”大体可分为四条陆路和三条海路。

四条陆上“茶叶之路”:一是经过西域通向中亚、西亚及欧洲;二是经过蒙古通向俄国,三是经过东北通向朝鲜半岛;四是从西南地区的茶区直接通向南亚诸国。

三条海上“茶叶之路”:一是由江南茶区通向日本;二是由闻粤一带通向南洋诸国,进而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通向地中海和欧、非诸国;三是由广东越过太平洋通向美洲各地。

三、茶叶最早起源于亚洲哪个国家?

中国。

茶叶的起源及传播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

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四、中国茶在国内传播的时间,路径图是怎样的?

茶在国内的传播路线

千百年来,茶在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香飘万里。茶业的重要中心也随着茶在国内的不断传播几经迁移,大致经历了一条自西向东和向南的路线。

1、始于巴蜀,现在,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的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也就是说,中国和世界的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为业的。

2、顺江而下

秦汉时于期,随着巴蜀与各地区交流的日益密切,茶亦被广泛的传播。茶最先传播至东部与南部,湖南茶陵的命名便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西汉时期,茶陵以产茶闻名,茶陵地处江西与广东交界,由此可见,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传播至与湘、粤、赣毗邻的地区。

3、继续东移

五胡乱华,西晋南渡,北方豪门进驻中原,建康成为当时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崇茶之风盛行于贵族富豪之间,致使江东饮茶与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加快了我国茶叶向东南推移的脚步。

4、行至江南

唐代中期以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产量大幅提高,制茶技艺亦达到当时的顶峰。高水准生产出的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被列为贡茶。此时,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正式成为我国茶叶产制中心。

6、由东转南

由五代及宋朝初年开始,全国气温骤降,使得我国南部茶业较之北部发展更为迅速,并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宋朝制茶中心,具体表现为福建建安茶取代顾渚紫笋成为贡茶。闵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发展较唐朝时,更加活跃和蓬勃。宋朝时期茶业中心的南移!

五、经过茶马古道的河流有哪些?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滇藏茶马古道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 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中国茶马古道有三条:

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

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陕西人开辟的。《明太祖实录》(卷251)记载:“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足以说明当时茶叶需求量之大,范围之广;第三条滇藏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之一。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而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这里的茶和马均是商品)。

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 ,始于汉代,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茶叶来源:

一是陕南茶,陕西南部属汉水流域,是古老的巴蜀茶区,《华阳国志》记载,3000余年前,陕南的巴人就栽植茶树,饮用茶叶,并向朝廷进贡茶叶,是中国茶叶原生地和茶文化发祥地。

二是南方茶,在湖南安化等地收购茶叶,运至泾阳,加工成便于运输的砖茶。

川藏茶马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六、茶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茶文化的传播途径,不仅有海上贸易路线,陆上传播的也非常远

要得“空”,则心必须“静”,皎然对此颇有感触:“静,并非如松风不动…谓之意中之静”。“静的要求在于心静而非物静,只有心静才能万物归于一心,才能悟空。皎然曾在太湖附近寻访陆羽,却未能遇到,心情惆怅之余看到姑苏城郊的绿水青山、鸿雁翩翩,于是便自我开解道:好友或许是去品茶了吧?还是去赏春泉了呢?或许,他正悠闲自得的在垂钓吧?诗中描述的“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翻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钧船”。景是幽静空旷的,而“春茗”、“春泉”、“悠悠钧船”又是禅的境界,于是,在空灵之中,读到了皎然对于陆羽的那份淳朴思念之情,更是赞扬了陆羽为人处世的淳朴、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这正是佛家所赞颂的宗旨。

在清幽的自然环境和空灵的内心中,静心品悟,皎然终于体会到了“茶道”的意境,其所写的“三饮便得到”就很好的表达了茶道的精神:茶饮喝过之后,提神醒脑,只觉心中舒畅、如此之美妙;再饮便能洗涤内心繁杂,从而使自己拥有一颗空灵之心;三饮之后,心中烦闷便烟消云散,心胸开阔,体会出了茶中所蕴含的深刻佛法。茶道的意境与证悟诸法的境界是相通的,只有进入了无人、无我的状态,才能达到样和安静、万物空无的精神境界。

除了“静”、“空”外,还有“照”。“照”有观照之意,即时时刻刻都保持自省的状态。譬如当六根接触六尘时,难免会起妄念,此时在心中默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这就是观照。正如《金刚经》中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需修行之人用寂然之心去观照世间万物。若明白了“照”的精神本能的作用,就能“明心见性”,就能进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中。香岩禅师就曾将这种内心境界形容为“不动如如万事休,澄潭彻底未曾流,”可他将“照”区分为“本来照”、“寂照”、“常照”,“本来照”即非主观作用的、本能的、自然之照,“寂照”是它的功用表现之一,真如佛性、禅心、道实际都是一个概念,真如就是如如,心境是平静的,一切的荣辱得失、是非厉害都烟消云散,的确是一种“万事休”的心境。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寂照并不是说把人的内心引向极端的死寂,禅的寂,是淡泊名利、解脱烦恼、枯淡闲寂之情,既不是对于神秘宗教的信仰,也不是对世间万物灭生灭死的感叹,而是对自然界、人生本质的感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是“宁静以致远”的精神体验。正如现代美学家宗白华所言:“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禅茶也如此,当一杯清茶入口之时,内心便瞬间清净下来,不执着于世间万物,不迷惑于一念感知。这这是修禅之人所谓的大死之后的大活!

随着“禅茶一味”之说的应运而生,饮茶之风逐渐在寺庙和民间推广开来,唐宋以来,茶叶已经成为商品在国内广泛流通,至宋代开始,已成为出口商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三路。一路为海路,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当时主要是以南海为中心,以广州为起点,出口的主要是丝绸、瓷器、铜器和茶叶四大宗商品:在唐朝,日本著名最澄禅师来华学习禅法,将中国的茶籽带去了日本;1784年,美国“皇后号”商船抵达中国,以采购茶叶为主。至此而言,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各地,许多外国国家都开始种植茶叶,并有了饮茶的习惯。

有海路则必然也由陆路,北经蒙古国传播至苏俄地区,西北经新疆传播至中亚、西亚以及东欧,与当时的“丝绸之路”相辅相成。中国茶叶以陆路传播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蒙古国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境贸易的愈发发达,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开始通过茶马交易的方式远销西亚、北亚以及欧洲各国,到了明朝时期更是将茶马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就以“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形容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