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文献对饮茶的说法?

博学茶道 2023-06-29 00:41 编辑:admin 240阅读

一、中国古代的文献对饮茶的说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最早利用茶的,便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传说中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身验证各种草木的药性,“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上古传说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透过这些传说和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重视茶的药理作用。

当然,这时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药用价值,还不是一种日常饮用的饮料。日常生活中时常饮茶的习惯,应该来源于巴蜀人。在古代,巴蜀地区多“烟瘴”,容易让人郁积瘴气,患上热毒。巴蜀人后来发现,茶有清热解毒、除瘴气的功效,所以他们常常喝茶,久服成习,以至于将茶当做一种日常饮料。《竺国游记》当中就曾记载:“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

秦人入蜀以后,茶逐渐被带向全国,人们对于茶越来越重视,“茶”(cha)音正式诞生。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饮茶是茶文化诞生的基础,没有日常饮茶的实践活动,茶文化也不可能诞生。不过,关于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一直没有定论,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古籍记载,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茶,西汉已有饮茶之事的记载,东汉华佗《食经》就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记。

可以看出,连名医华佗也已经注意到茶的“意思”,人们不再拘泥于茶的药理作用,有一部分人平时也喜欢饮茶。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的萌芽。

二、南金茶具1978怎么样?

质量很好

南金茶具1978是指1978年制作的。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据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处处可见

三、中国历史上茶叶最早的利用形式是生煮羹饮?

古代中国人最早从发现野生茶树到开始利用茶,是以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的。

而传说第一个品尝茶树的鲜叶并发现了它神奇的解毒功能的人就是神农氏。在汉代托名神农而作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而神农氏是什么时代的人呢?《庄子篇》称:“神农之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可见他生活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 据考证,茶的发现与利用迄今当有万年左右的时间了。

古人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来,便以火生煮羹饮,就像今天我们煮菜汤一样。在茶的利用之最早阶段是谈不上什么制茶的。那时人们把它作羹汤来饮用或以茶作菜来食用。

《晏子春秋》这本记载春秋时代齐景公的宰相晏婴生平事迹的史书,有一段以茶作餐菜的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说晏婴身为国相,饮食节俭,吃糙米饭,几样荤菜之外只有“茗菜而已”。晏婴吃的这种“茗菜”,就是新鲜的不经晒干的茶叶。这种以茶作菜的风俗,就是在现代还有某些地方仍保留着。如云南省基诺族至今还有吃“凉拌茶”的习惯,把采来的新鲜茶叶,揉碎放在碗里,加上少许大蒜、辣椒、盐等配料,再加上泉水拌匀,就成为美味可口的佳肴了。

后来,到了周朝和春秋时代,古人为了长时间保存茶叶以用作祭品,开始把茶叶晒干,以便随时取用。而将茶叶晒干,用水煮羹的饮茶法,持续了很长时间。晋朝人郭璞为《尔雅》这部古代字典作注时还说,茶叶“可煮作羹饮”,说明晋朝人还采用这种饮茶法。

生煮或晒干到用时再煮羹的羹饮茶,是古代最原始的茶类。生煮和晒干的羹饮茶,严格说来,又有一些区别。采下的鲜茶叶,经过阳光曝晒,内质发生一定变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古代最早的制茶法,使茶便于保藏和运输。

四、李世民时期有茶叶吗?

李世民时期有茶叶,因为茶起源于唐代,甚至是唐代之前的时期,所以李世民时期是有茶叶的。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五、茶文化历史知识点?

1. 非常丰富。2.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最早的茶叶记录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开始流行,成为文人雅士的消遣之一。在宋朝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具、茶道、茶艺等方面都有了更加精致的表现。在明清时期,茶文化成为了社交场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也传播到了日本、韩国等国家。3. 还包括茶叶的种类、制作工艺、品鉴方法、茶道礼仪等方面。茶文化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社交交往、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中国古代十圣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所以中国的“十大名茶”在过去也有多种说法: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将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999年《解放日报》将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雾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将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002年《香港文汇报》将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七、贡兰茶的由来?

中国贡茶,是我国古代专门进贡皇室供帝王将相享用的茶叶。

  贡茶初始,是各地方官府征集各种名茶以土贡名义敬献朝廷。后来土贡不能满足要求,便由官府设置茶场,直接管理,督造御茶,精制各种名茶入贡朝廷,成为一种制度。

  贡茶制度是一种变相的“税制”,无疑是对茶农的剥削也压迫,是消极的一面。然而,由于历代皇朝对贡茶品质的苛求和求新的奢欲,迫使贡茶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历代名茶几乎都曾被列为贡茶。因而,贡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名茶的开发,其中包括茶树的栽培、制茶技术的提高,以及包装贮存技术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贡茶的发展为中国名茶的生产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贡茶也是封建社会上层人物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物,所以贡茶的出现,既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又是中国文明史的社会礼制的一部分,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

  历史上主要贡茶产地有三:唐代为顾渚山贡茶院;宋代龙凤贡茶故乡北苑官焙;元代为武夷山四曲御茶园,福建闽北占有其二。宋代北苑贡茶被茶学界誉为中国古代精制茶的发祥地。

  贡茶起源于西周之初,迄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周武王讨伐灭商后,将自己的一位宗亲爵封于巴。巴地是一个疆域不小的邦国。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稚,黄润鲜粉,皆纳贡之。”这是中国名茶最早作为王侯向天子进献贡品的记载。但这仅仅是贡茶的萌芽而已,即未形成制度,更未历代相沿袭。

  时到西汉,贡茶的事迹间接反映出来,并逐步明朗化。如王《僮约》有“武阳买茶”、“烹茶尽具”之句,反映了上层社会的饮茶和茶叶商品化的情况;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槚笥”,反映了茶在贵族生活中的地位;后来又有反映西汉皇室用茶的文学作品,如《飞燕外传》。东汉以来,不独有贡茶,而且出产御苑茶。

八、茶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茶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从“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的神农尝茶为发端,茶的发展在历史的洪波中逐渐向前。两汉到三国时期,茶已经从巴蜀传到长江中下游,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已经被广泛种植,表现:渐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居于显著地位,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以茶为祭的文化习俗。茶已经从普通百姓中进入上层社会。

唐代,“茶兴于唐,盛于宋”,到了唐代出现了一名叫陆羽的茶圣,他总结了历代制茶和饮茶的经验,写了《茶经》一书。陆羽在书中对茶的起源,种类特征,治法,烹真茶具,水的品第、饮茶风俗等做了全面论述。由于唐朝当时注重对外交往,经济开放,因而从各种层面上对茶文化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唐代茶道大兴同时也在我国茶文化发展史中开辟了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中国饮茶习俗达到了更高地步,茶已经成为家不可一日无也的日常饮品。上至皇帝下至是大夫都有关于茶饮的专著,这时民间还出现了茶户,茶室,茶坊等交易制作场所。其习俗中最有特色的是斗茶。与此同时,茶叶产品不再只是单一的团茶饼茶的形式。先后出现了散茶、末茶。

明清时期,茶叶的加工制作和饮用习俗有了很大改进。尤其是进入清代以后,茶叶出口已经成为了正式的贸易途径。,在各国间的销售数量也有所增加。此时炒青制茶法得到了普遍推广,于是“冲饮法”代替了以往的“煎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