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文化交融的例子,谢谢?

176 2024-07-02 00:45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中日关系源远流长,中日文化相互交融,彼此影响。实事求是地说,100多年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在各方面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维新变法后,很多日文名词进入中国:取缔、手续、积极、具体、目的、权利、义务、第三者、场合、部、代表、野蛮、发起、派出所、警察、检察官、写真……俯拾皆是。

这一度引起一些人的不安,张之洞在一份文件上批示不要使用新名词,辜鸿铭告诉他:不要使用新名词中的“名词”二字,便是一个新名词,来自日本。

二, 民国建立前十五年间,共有956本日文书被译成汉文,同一时间内,汉译日只有16本。民国成立后十五年间,日译汉1759本。大量译书尤其是教科书,对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可想而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白话文运动,其前身“文言合一”运动源于明治日本。

中国的新小说、新诗、新戏剧,都受益于日本文学的启迪。郁达夫的《沉沦》,看得出日本私小说的印痕,周作人的散文明显带有日本茶道的形式之美,鲁迅的杂文里总有一个黑瘦的影子,那就是藤野先生。

三, 1896年起,大量中国留学生涌入日本学习,仅1906年就有8600人,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留学运动。

章太炎、陈天华、邹容、黄兴、蔡锷、宋教仁、蒋介石、李叔同、胡风、田汉、夏衍……辛亥革命的先驱,国民党绝大部分元老,共产党创始人“南陈北李”,三分之一的中共一大代表,都在其列。有学者将甲午战争之后的中日关系称为“黄金十年”。

四,体制改革和社会改良也以日本为楷模。明治维新使日本“脱亚入欧”,跻身世界强国,为中国树立了极佳榜样。戊戌变法中光绪颁布的改革诏令,大部分从《日本变政考》中照搬过来。

五,中国的革命也从日本起步。孙中山足迹遍及世界强国,最终选择以日本为革命大本营。他将日本看作中国的天然盟友,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到横滨,便剪掉辫子,穿上西服,蓄起小胡子,此后终身都是日本人打扮,著名的中山装就是从日式学生装演变而来。

以上是不坏的方面,再来看看另一面。

一,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并制造“旅顺大屠杀”,四天三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后,死难者约2万人。次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台湾等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完整。

日本的轻易得手还掀起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战,中国赔偿日本2亿3千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日本四年半财政收入!日军还掠夺大量船只、兵器、机器、粮食等,价值亦达1亿两。这些大大加重了中国的财政负担,日本则藉此加速发展军国主义,为后来更大规模侵华战争奠定基础。

二,1900年,日本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主力先锋。此战,日本除血腥杀戮外,还从京津掠走白银五百万两,将清宫内珍宝洗劫一空,之后又攫取赔款白银3000万两。

三,1914年8月,日本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半岛。1915年1月提出“二十一条”,5月25日签字。“二十一条”就是要将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及领土完全置于控制之下,把整个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四,1928年,出兵制造了“济南惨案”,中国官民被焚杀死亡者17000余人,受伤2000余人,被俘5000余人。

五,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并突然向驻守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此为九一八事变。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陷。

六,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暴行罄竹难书。南京大屠杀一案,对平民和战俘进行了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烧毁南京三分之一房屋。至1945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财产损失5000亿美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中国文化,日本一直奉行“拿来主义”,中国也毫不悭吝。

我们无法忘记中日两国延续千年的友好交往,也无法忘记甲午战争后日本对中国的野蛮侵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