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砂面塑料杯子怎么印刷方法保证不掉

博学茶道 2023-05-27 20:45 编辑:admin 297阅读

一、磨砂面塑料杯子怎么印刷方法保证不掉

热转印吧,效果好,不易掉的,其他的印刷容易掉,找这块的厂家,推荐御航杯业,做的最专业,你可以了解一下。

二、芋头饺子皮怎么和面?

是用芋头做饺子皮,包上肉馅,可蒸可煮。芋饺是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特色小吃。北方人过年吃水饺,这些地方的人过年吃芋饺,而且在许多地方芋饺还是宴席上必备的一道食物,可见芋饺在这些地方是非常隆重的一种食物。

做芋饺皮用的芋头叫“芋艿”,是用当地盛产的一种小芋头,洗净后隔水蒸熟,去皮后加红薯淀粉或木薯淀粉揉成面团,然后捏成饺子皮,包上肉馅或蒸或煮。它的饺子皮最为特别,既有芋头滑溜溜的口感,又有红薯粉的筋道,和水饺皮完全不同,总之让人吃了就会忘不掉。

原料

more

小芋头 (两个)

方形饺子皮 (适量)

糖 (适量)

步骤一:煮芋头

先用水将芋头洗干净,然后放在电饭锅中煮,大概20分钟后就可以将芋头煮熟了,然后放在碗中散热。

步骤二:去皮。

等到芋头表面的热气散去的时候就可以将芋头的皮剥掉了,轻轻在表面划过去很快就可以将皮弄掉了。

步骤三:放糖。

接着用勺子轻轻将芋头捣碎了,然后放入适量的糖为芋头调一下味道,用勺子搅拌开来,让芋头味道更好。

4/步骤四:包芋头饺子。

调好芋头的味道以后,拿出一张方形的饺子皮,然后张开放置就可以了。

步骤五:放馅。

紧接着将芋头放到饺子皮的一端,一半的位置,然后将饺子皮对折,沿着边沿将饺子包好,非常美观。

步骤六:蒸饺子。

将包好的饺子放在蒸笼上,然后盖上盖子大概15分钟后即可吃啦。

步骤七,美味又好吃的芋头饺子皮和面完成开吃了。

三、什么东西最利于学生观察,最好是有变化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1,有趣的色变

动物的色变既有利于逃避天敌的袭击,也有利于捕捉食物。这是动物在

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异本领。

青蛙也有这种奇妙的特性。它在绿草丛中是绿色的,在水稻田里往往是

褐色的,在岩石涧溪中是棕绿色的。

雨蛙和树蛙是蛙类中的“变色龙”。一旦环境改变,它皮肤的颜色也随

着发生变化。在白天或者在浅色物体上面,它的肤色是浅色的;而在阴暗的

角落里,它的肤色会骤然变深;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它的肤色就变成苍白

色的了。

下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雨蛙的这种圆喊“魔术”。

准备好五个罐头瓶(要用无色玻璃的罐头瓶或广口瓶),内侧衬上色纸。

色纸的颜色分别用黑色、茶色、白色、黄色、粉红色五种(连瓶底也贴上)。

然后,把五只雨蛙分别放进带色纸的瓶子里。再用硬纸片盖好(硬纸片朝下

的一面也要贴上色纸并挖几个小孔,使空气流通)。以后,每隔二十分钟,

你观察并记录一次蛙色的变化,结果见下页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暗色的环境(如黑色和茶色),蛙色很快地随着环

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浅色的环境里(如白色和黄色),蛙色几乎不变。

如果你把雨蛙的眼睛涂抹上黑漆,或用黑布蒙上,使它看不见外面的颜

色,你再看看蛙的体色,又会有什么变化?

时间 20 分钟 40 分钟 1 小时 1 小时 1 小时 2 小时

色纸 20 分 40 分

黑色 绿色变浅 灰色 产生黑色 变成黑

花斑 色

茶色 绿色变浅 灰色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浅黑色

花斑

白花 无变化

黄色 无变化

粉红色 浅色粉红 粉红加 进一步加 再加深 接近色 粉红色

深 深 纸

雨蛙的变色,是由于皮肤细胞里含有色素粒。当色素粒集中在细胞的一

个点上的时候,肤色就变浅了;色素粒散开的时候,肤色就变深了。色素粒

的变动和眼睛的感光有关系。当眼睛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后,立即传到蛙

的大脑。由大脑和体内激素的共同调节,蛙的皮肤就发生相应的变化了。

很早以前,达尔文就观察研究过动物的色变现象。在英国的工业城市曼

彻斯特附近,他捕捉到了一种黑色的飞蛾,但是,在非工业区捕捉到的同类

飞蛾,大多数都是白色的。达尔文发现,黑飞蛾(叫白色枝尺蠖蛾)本来大

都是白色的。但是,在烟筒林立的工业区,煤烟很多,房屋、村庄都是黑色

的。如果黑色飞蛾落在这些物体上面,就比白色飞蛾更不容易被鸟类等外来

天敌所发现,黑飞蛾幸存下来的机会就多。相反,非工业区,则白飞蛾不容

易被发现,就生存下来了。

经过长期自然淘汰的结果,工业区白色蛾被淘汰,黑色蛾被保留下来。

非工业区则相反。达尔文把这种现象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这是生

物进化的结果,这橘闷野种进化速度是非常缓慢的。

后来,人们发现许多动物都有色变的行为。避役是爬行动物,它能迅速

地随着不同的环境来改变自己的体色。如果它站在灰褐色的石头上,它的体

色就是灰褐色的,要是停留在绿叶树上,体色马上就变成绿色的了。

号称水中变色龙的章鱼,也是有名的变色能手。

章鱼是软体动物,它能够随着周围环境的颜色,魔术般地改变自己的体

色。它乳白色的身体,可以变成暗红色、褐色、蓝灰色、紫褐色等等。这样

在海水中忽明忽暗,变化莫测,使对方眼花缭乱,不可捉摸。达尔文也曾在

浅海里见到一只小章鱼,它看到人以后,先在原地一动不动。然后它仿佛琢

磨着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偷偷地向前爬了几厘米,又停下不动。每次它占

据新地形之后,都随着周围环境的颜色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

动物变色的行为启发了人们。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人们系统地研究

了碱金属卤化物和碱土金属化合物中颜色变化的现象。目前全世界已经有上

百种具有光色互变特性的物质了。军事上,人们考虑一旦发生现代化战争,

首先就要保护眼睛。为避免眼睛受到核闪光和激光的侵害,要研制含有变色

物质的保护装置,它可以在千分之几秒的时间内,使透光率从原来的80%迅

速降低到0.04%。

2,蝌蚪的尾巴哪里去了

蛙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雌蛙产的卵,孵化出来的是一种长

尾巴的小蝌蚪,但是长到一定阶段以后,小蝌蚪长出了四条小腿,而尾巴却

逐渐萎缩不见了。这个长尾巴哪里去了呢?你不妨亲自饲养一些蝌蚪,认真

地观察一番。

每年春天,在稻田或池塘里最容易找到蛙卵。采集时要注意区别青蛙卵

和蟾蜍卵。青蛙的卵是由卵胶膜包裹着的,形成单独的小圆球,一个个的卵

球再聚集成团,这叫卵块。蟾蜍卵外面的卵胶膜形成圆长罩做的带状,卵在其中

排成行,就像一串串黑色圆球包在长长的胶囊中一样。

把采来的卵块分成小块,放入广口瓶(或旧脸盆、废罐头瓶等),在室

温下饲养。瓶内水深最好在四五厘米,不要超过十厘米,否则容易缺氧。三

四天换一次水,大约经过一星期左右,卵就孵出小蝌蚪来了。

蝌蚪出齐后两三天,要换第二次水,水深到十厘米,并放些水草。水最

好用新鲜的天然水,比如井水、溪水、池塘水等,如果用自来水的话,需要

预先放在太阳下晒一天,除去氯气。饲养蝌蚪的最适水温在12―22 摄氏度之

间。水温高于25 摄氏度时,它就不爱吃东西了,会影响生长。

刚开始只给蝌蚪喂些蛋黄粉,三天以后,需要在水底放进一些泥土(最

好是在采集蛙卵的水池中去取土),泥土里有不少微小生物可供蝌蚪吃。还

要供给些活鱼虫或小鱼小虾,馒头渣等,但用量要少,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如果发现大部分蝌蚪挤到水面来呼吸,很少到水底取食的话,说明水里

氧气不足了,赶快换水。最好每天换一次水,至少也得隔天换一次。水中的

泥土可以一周更换一次。

这样饲养一个月以后,有的蝌蚪就开始变态了。先看到在蝌蚪尾巴的两

侧,开始伸出两个小突起,这两个突起越来越大,而且透明,可以看到里面

的构造。你注意看它两边的突起是同时生出来的吗?以后这两个突起慢慢变

成了两条后腿。接着,身体的前端两侧,也开始长前腿了。请你注意,它们

在后腿长出以后,相隔多少天后,才开始长前腿呢?四条腿都长出来以后,

尾巴还有吗?尾巴是怎么消失的?你通过饲养和观察,就会弄清楚:尾巴消

失和长出四条腿是同时进行的。腿一边长,尾巴逐渐萎缩。

蝌蚪长出四肢以后,体形逐渐由圆变扁,口变阔,背部出现条纹。但是,

长出前腿才是变态的决定时刻。这时候蝌蚪脱掉唇齿,长出大口,开始用肺

呼吸,由吃杂食性食物转变成吃陆地上的动物性食物了。由于它的身体构造

和生活习性发生变化,饲养方法也要相应地改变。

你可以在水面上放些小木片,让幼蛙爬上去休息和呼吸,不然幼蛙会淹

死的。

幼蛙会蹦跳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它捞出来,放进木盆或旧脸盆里来饲养。

在盆底铺上草皮(到水池或水塘边去铲些带土的草皮)。盆上可以用一块旧

窗纱盖上,防止它跳出来。你经常用课余时间到草地里捕些小昆虫,放到盆

内草皮上。草皮的一角放上一盘水。这时候你可以侧重观察一下:小青蛙最

喜欢吃哪些昆虫。从而思考一下:为什么说青蛙是人类的朋友?

我国已故著名科学家童第周教授,在小时候就曾经对青蛙变态产生浓厚

的兴趣。他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二十八岁那年,他到比利时留学。有

一次,他的老师布拉舍教授要做一种剥除青蛙卵膜的手术。这种手术很难做,

布拉舍搞了好几年都没有成功,而从小就喜欢养蝌蚪的童第周却不声不响地

做成了。当时布拉舍高兴地说:“童这个小个子真行!”

这件事给了童第周极大的鼓舞。从此他深信“中国人也不笨”。回国后,

正值抗战时期,工作条件极端艰苦,他连培养青蛙卵的玻璃器皿都没有,就

用粗陶瓷碗和酒杯来代替。他踏遍田野,采来许多蛙卵,和他的同事们做了

许多有关蛙胚的实验,观察蝌蚪尾巴的变化。最后得到的结果和你实验观察

的结果一样。

3,真菌的功过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类三部分。它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前面讲

过,我国人民很早以前就知道用酵母菌和霉菌酿酒,制酱,做豆腐乳、醋等。

用酵母菌发面还能做面包、馒头等。蕈类中的食用蕈,比如蘑菇、香菇、木

耳、猴头、灵芝、茯苓等,不仅营养丰富,还可以用做药物。近年经过研究

发现许多种真菌都含有抗癌物质,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另外,真菌

在纺织、造纸、制革等工业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里就不细说了。

你不要以为真菌都对人有好处,它也有坏的一面。比如有少数酵母菌能

使贮存的食物腐败,还有的能使人畜得病。霉菌对人的危害就更大了:粮食

或饲料上面感染了霉菌后,就会使粮食变质;有些霉菌产生的毒素能致癌,

或者引起人畜死亡。蕈类中也有些是有毒的,人畜误食了白毒伞、细网牛肝、

蛤蟆菌等也会中毒。

你也许想自己动手,做个实验,来评价真菌的功劳和过失吧!那么,先

做个发面小实验,看一下酵母菌的功劳。

称出面粉10 克,放在一个小碗里,加一些水和成面团。把面团平分成两

分。一分拌进适量的鲜酵母(也可用面肥,里面含有酵母菌)。然后,把这

两团面再平分成两分,最后成四个面团(两个有酵母菌,两个没有酵母菌)。

找来四支试管,把四个面团都搓成比试管细、长短几乎相等的长条。把

四个长条分别装进试管,用玻璃棒推到管底,再把长条的上端按平。最后用

四层纱布把试管口包上。

用色笔在试管外壁划个记号,标出面团的长度,再用直尺量出面团的长

度,记下来。

把加酵母的一支试管和没有加酵母的一支试管放在冷处,记下这里的温

度。剩下的两支放在25―30 摄氏度的地方,也记下温度。

15 分钟以后,你就可以看到:放在热处的,加了酵母的那支试管里面的

面团开始伸长。每隔15 分钟观察测量一次。而没加酵母的试管里的面团却没

有变化。

面团为什么会伸长呢?这是因为酵母菌在里面得到了充分的营养,在合

适的温度和湿度下,迅速地繁殖、生长。母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

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使得面团体积增大,但是试管的粗细是固定的,面

团只好向上伸长了。伸长的长度可间接的表示母菌生长繁殖的快慢。

那么,没有放酵母菌的面团为什么没有变化?再看看放在冷处的那两支

试管的情况又怎样?你能解释清楚吗?

你掌握了用面团测量酵母生长繁殖的方法以后,还可以再做一个很有趣

的试验。

1928 年,俄国科学家托金发现洋葱会分泌一种能杀死酵母菌的物质,叫

做植物杀菌素。现在,我们可以用和上面相似的试验来验证一下托金的发现。

同前面的试验一样,把两块混有酵母菌的面团放在试管里,在一支试管

内加进一克洋葱碎糊(把洋葱切碎捣烂)。另一支试管不放洋葱,进行对照。

然后,标出记号,测量长度,记下来。

把两支试管都放在25―30 摄氏度的地方。经过15、30、45、60 分钟,

分别量出面团的长度。结果发现不放洋葱碎糊的面团伸长了,而放进洋葱碎

糊的面团长度没变。证明洋葱实有杀酵母菌的效力。如果把洋葱换成大蒜、芥菜、辣椒、茴香、土豆、西红柿叶等等。结果

会怎样?你还可以选用其他植物做一系列的实验,就可以知道哪些有杀菌作

用,哪些没有杀菌作用了。

再做个小实验,看看霉菌的过失吧。

你切下一小片面包(馒头或米饭也行),把它沾一下水,放在一个盘子

里。过一两个小时后,水就蒸发掉一些。然后,用一个茶杯或小碗扣上,再

把盘子放在温暖的地方(30 摄氏度左右)。过两三天,你打开茶杯就会看到,

面包上面长出像棉花或蜘蛛网一样的丝状东西来。你把茶杯再扣上。再经过

两三天,就可以看到,这些丝状东西的上面出现了各种不同颜色的粉末,可

能是黑的、白的、绿的、黄的,甚至还有红的、蓝的等等。这些东西是什么

呢?这就是霉菌。夏天的衣物发霉了,就是这些家伙捣的鬼。

霉菌不是用肉眼看不见吗?怎么一下子就在面包上看出来了呢?

原来,面包上长的这些霉菌,不是单个的霉菌,而是集合在一起的几千

几万个霉菌的群体,就好像是由许多树木组成的一片森林。这种霉菌的群体,

科学上叫做菌落。那么菌落表面带色的粉末是什么东西呢?这就是它们用来

繁殖后代的孢子。这些粉状颗粒就是由成千上万的孢子组成的。孢子成熟后,

就在空气中到处漂浮,因为它们极小,所以我们平常并不觉察,也看不见它。

为什么要先把面包片暴露一两个小时呢?就是为了让飘浮在空气中的孢

子落到面包片上。当孢子得到面包里的营养、水分,在适当的温度下,就开

始繁殖了。

这些孢子一旦开始繁殖,繁殖速度之快,是任何一种大生物都比不过的。

在适宜的环境里,真菌主要通过孢子分裂进行繁殖。

一般情况下,一个真菌个体就会生成几千几万个孢子,有时候可达几百

亿、几千亿或更多!这样两三天内就可以长出几百亿个孢子繁殖的菌丝群落。

我们就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见它们了。

在生产中,我们如果能仔细观察菌落的变化,常可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

启示。因为不同种类的霉菌的菌落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菌落大,有的小;

有的边缘整齐,有的边缘锯齿状;有的表面光滑湿润,有的表面粗糙或形成

皱褶;有的松散,有的紧密;有的像棉絮,有的像蛛网;有的是红色、黄色、

绿色、黑色、蓝色、紫色等等,五彩缤纷,应有尽有。一个熟练的微生物工

作者,能从长出的菌落上初步鉴别出是哪一类、哪一种霉菌。所以观察菌落

在科研和生产中有极大的意义。

4,植物不能倒着长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长,芽总是向上长的。能不能倒过来,叫根向上长,

芽向下生长呢?

现在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很简单的实验:

挑选四粒好玉米种子,用水浸泡四个小时后,平放在洗干净的培养皿底

部,每粒种子的尖头都向着中心部位,分上下左右四个方位摆好。

把一张吸水纸剪成圆片,直径要和培养皿的直径相等,盖在种子上面。

再找一些脱脂棉,用水浸湿了,铺在吸水纸上面,使皿盖能压住棉花(同时

能把四粒种子固定住)。盖好盖以后,把皿放倒,种子分别处在上下左右四

个方位,并写个“上”字作为标记。然后,把皿用一点粘土固定在木板上。

把这套装置放在室内25 摄氏度左右的地方。如果棉花干了,可以打开皿

盖,加些水。一定注意不能改变皿的方位,有“上”字的那边永远向上。

三五天以后,从皿底就可以看到种子发芽了。上面那粒种子向正常的方

向发芽;下面那粒种子的发芽方向颠倒了――芽向下长,根向上长;另外两

粒种子向横的方向发芽。但是,过了几天,又出现新的变化:左右和下面那

三粒种子的芽和根开始拐弯,芽拐了个弯向上生长,根弯过向下生长了。

通过化学分析知道,这个现象说明植物的生长是受生长素调节的,而生

长素的分布受重力的影响。当植株横放的时候,幼芽的尖端下方分布的生长

素比较多,那么下方的生长速度就快,因而幼芽就向上弯曲了。这样看,芽

总是背着重力的方向,向上生长,这就叫芽的背地性。幼根的尖端下方分布

的生长素也比较多。根对生长素要比芽更敏感。过量的生长素反而会抑制细

胞的分裂,使根的生长速度变慢。这样,在根尖上方生长素分布比较少的地

方,反而生长得快。幼根总是朝着重力的方向,向下生长,这就叫做根的向

地性。

经过研究,知道根和芽对重力最敏感而发生弯曲的部位,只限于尖端的

一小部分。

玉米种子刚发芽的时候,你把它的根和芽的最尖端都切掉。看看结果会

怎么样?

人们发现地球引力不仅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的方向有影响,而且对开花结

果也有一定影响。实验证明横向的枝条开花结果多,人们用苹果树做试验,

使苹果树的枝条横向生长,结果比一般苹果枝条上的花开得多、开得早。

重力影响植物生长的方向是怎么被人们发现的呢?1806 年,植物学家赖

德在研究植物的时候发现,种子无论放在什么位置上,发芽的时候,幼根必

然向地心弯曲,而幼芽则向相反的方向伸去即背着地心的方向生长。他认为

这是由于地心引力作用的结果。后来,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很有名的实验,进

一步研究地心引力对幼芽是不是有这个影响。

他把发芽的种子放在一个直立旋转的轮盘边缘上面,使根放射状地向着

各个不同的方向。结果看到不同方向上种子的根都朝轮盘外生长,而幼芽都

朝轮盘中心生长。这就证明了幼根是朝力的方向(离心力的作用方向是向外

的)生长的,而幼芽是背着离心力的作用方向生长的。

后来,他又把轮盘横着放,并且控制旋转的速度,观察离心力跟重力(即

地心引力)的相互影响。他发现,离心力可以减弱重力的作用。当离心力达

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重力作用就没有了,根就向轮盘外生长。以后,有不少学者重复了赖德的实验。

他们是这样设计的:把花盘横放的时候,幼芽就背着重力方向向上弯曲。

如果把横放的花盆用个动力带动,以慢速旋转的时候,幼芽就正直向前生长,

不再弯曲。这个实验也证明了植物横放时,芽还是要背地心生长的,但是横

放的植物被转动的话,就可以抵消重力的作用,根向外长,芽向中央长。

5,怕羞的气象预报员

在盆里种一棵含羞草,那是十分好玩的。你用手碰碰它,它就会“害羞”

地把叶子收拢、垂下。你可知道它还能预报天气呢!

如果你碰了含羞草叶子以后,它的叶子马上收拢,过相当长时间再慢慢

恢复,那么这一天多半是晴天。反之,如果它的叶子被触动以后,懒洋洋地

不是马上收拢垂下;或者稍稍一闭又重新摊开,那就说明天快要下雨了。

含羞草叶子的基部叫叶枕,它对刺激的反应很敏感,这里还有许多薄壁

细胞。一受到刺激,叶枕上半部的薄壁细胞内的细胞液被排出去,细胞就变

“小”了;而叶枕下半部的薄壁细胞仍旧保持原来的状态,叶子就收拢了。

晴天空气干燥,叶片收缩的能力强,所以特别“怕羞”;阴天空气潮湿,叶

片膨胀的能力反而大了,叶子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灵敏了。

草履虫、酵母培养计数,种子萌发(光下萌发和暗萌发),花,叶的形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