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具的介绍和特点

博学茶道 2023-06-29 23:27 编辑:admin 222阅读

一、中国茶具的介绍和特点

玻璃茶具的特点

1、耐热材质

可用蜡烛酒精加热。

2、高透视度

全透明玻璃材质,可直接透视冲泡过程,欣赏茶叶、花草、果粒伸展的美姿;玻璃茶具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

3、原味重现

因玻璃无毛细孔的特性,不会吸取花茶的味道,让您能品尝到百分之百的原味,且容易清洗,味道不残留。

4、造型优雅

专为冲泡花茶设计,晶莹的质感,可以看到花草茶轻盈的茶色,完全享受喝茶的乐趣。

在现代,玻璃器皿有较大的发展。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不过也有一种经过特殊加工的钢化玻璃制品,不易破碎,通常在火车上和餐饮业中使用。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二、中国茶具的历史

        茶起始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而茶字正式出现是在西汉的《僮约》一书,在唐代则由陆羽编著《茶经》,从而系统阐述茶叶饮法,从最早的食用,再到烹煮,再到冲泡饮用,经过不断的发展与继承,而茶文化活动,也涵盖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艺等。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食用茶的国家,在三千多年的西周,就开始有人工培育茶园的出现。根据现存相关史料记载,中国饮茶在西汉已有,魏晋时成为宫廷高级饮品,唐代,在统治者及知识分子范围内得到普及,很多平民百姓也已开始饮茶。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记载:“烹荼尽具”“武阳买茶”,当时人们把茶用来烹煮饮品,并出现了专门的茶具,这也是饮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可见,茶叶的最早利用要早于西汉,因为茶叶栽培利用的发展和传播在早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时消费也往往能促进生产。随着茶叶消耗量的增大,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发达起来。

        唐朝时期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广东、贵州等省的广大地区都是产茶区。唐朝煮茶、煎茶盛行。到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标志着茶文化进入兴盛时期,煮茶、煎茶、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茶成为一种家常饮品。唐朝人发明了蒸青制茶法,即把新鲜茶叶洗净、蒸后制成茶饼烘干,需要时就取一点来煮,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加点盐,煮至水中微有声,气泡像鱼眼;二沸,先舀出一瓢水,再放入茶末,煮至锅边气泡像连珠;三沸即全沸,再加入二沸时舀出的水,便可饮茶汤、嚼茶叶。

        由于唐朝佛教文化鼎盛,当时的日本等国纷纷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学习,茶叶因气味清香又提神醒脑,深受喜爱,茶文化也因此走出了国门。茶风盛行,茶叶生产持续扩大,唐代出现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作者陆羽(公元733年~804年),唐代竞陵(湖北天门)人,字鸿渐,自称桑莅翁,又号东闵子。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十节,阐述有关茶的起源、采制工具、茶的品种与制法、烹饮茶具、煮茶方法、饮茶风俗、茶的产地及等级、茶的典故、传说和药方等。可以说是一本关于茶叶的大百科全书,对茶叶知识的传播和茶叶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后世研究茶史提供重要资料。如他在《茶经·七之事》中记载当时几乎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有关茶人茶事史料。上自炎帝神农氏,下至本朝人物,极为详备,为我国茶业历史资料的保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至宋代,茶已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江淮和秦岭以南各地区都在种植。尽管很多农民只是将它看做一项副业,但实际上一些茶农就是以种茶为生。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专业的茶师、茶学评论、文学艺术作品纷纷涌现。宋朝人的饮茶方式称为点茶和斗茶。点茶即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注入沸水,用茶筅(一种调茶工具)去拂,调匀后即可饮用原汁原味的茶水;斗茶则是为了评比茶的品质,当时在闽北最盛行,诗人范仲淹将其生动地描写为“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在当时,茶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名茶种目繁多,如吴兴的紫笋、常州的阳羡、绍兴的日注、隆兴的黄龙等,都被誉为“绝品”;还有龙、凤、胜雪、密云龙、王液长春、万春银叶等数十种名茶。唐宋以后,饮茶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元代武汉臣《李素芝风月玉壶春杂剧》中云:“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可见茶在当时人们生活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名茶种类已达四五十种,已分绿茶、红茶、花茶了。

        如今,茶叶和咖啡、可可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国家纷纷从我国引进茶树、茶籽以及制茶工具等。而我国的茶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不断开拓创新。

三、中国茶具介绍英文

以下是一些茶道专业英语,供你参考:

茶具teaset

茶杯teacup

茶盘teatray

茶碟teasaucer

茶壶teapot茶缸teacontainer

紫砂茶壶ceramicteapot

茶叶罐teacaddy

茶杯垫coaster茶壶套teacosy

滤茶器teastrainer

茶匙teaspoon

新茶freshtea

砖茶bricktea

毛茶crudelytea

散茶loosetea

碎茶brokentea

香片perfumedtea

茶片teasiftings

花茶scented(jasmine)tea

茶叶梗teastale,teastem

沏新茶makingfreshtea

上茶offeringtea,teaserving

淡茶weaktea

浓茶strongtea

抿茶sippingtea

茶园teagarden

茶馆teahouse

茶几teatable

茶篮teabasket

滤茶球teaball

减肥茶diet(slimming)tea

保健茶tonictea

凉茶精herbingredients

美容茶cosmetictea

人参茶ginsengtea

姜茶gingertea

速溶茶instanttea

茶叶蛋saltyeggscookedintea

擂茶mashedtea

盖碗茶teaservedinasetofcups

茶叶表演tea-servingperformance

四、中国茶具的特点

瓷器:白瓷、青瓷、黑瓷等

盖碗与建盏是最常见的瓷器茶具了,用瓷器泡茶,特点是时间快,便于上手,形状开放,便于观察叶形,不影响茶汤的细微表现,不会带来的水闷气。

玻璃:

玻璃茶具质地透明,价格低廉,用来泡茶观赏性强,但缺点是易烫手,易破碎。

陶土:紫砂、紫陶、粗陶等

保温性好,能更好的激发茶性,持久茶香,但容易因温度骤变而惊裂,同时会吸茶味,泡茶结束后需及时清洗,适合中级阶段茶友使用。

竹木:木罐、木碗、竹罐等

竹木茶具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古代多见,现代已很少使用,倒是用木罐、竹罐装茶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福建省武夷山等地的乌龙茶木盒,在盒上绘制山水图案,制作精细,别具一格。

铁质:

铁质茶具如铁壶的沸点高,保温时间长,煮出来的水含二价铁离子,可提升茶水口感,泡老茶更能体现陈韵,具有一定收藏和艺术价值,但缺点是容易生锈。

铜质:

在烧水过程中,达到一定温度后,铜质茶具如铜壶会析出微量铜元素,对身体有益,但是铜壶烧水比较耗电,同时也注重平时的保养。

银质:

银质茶具如银壶传热快,节省烧水时间,能软化水质,使茶汤更醇厚。同时,银壶析出的银离子具有杀菌的作用。不过,银质茶具的造价不低,并且真假难辨,购买时容易被坑。

五、中国茶具的种类

一. 侧提壶

这种壶最为常见,壶把的方向和壶口出水的位置平行,壶把通常为圈把。

至于拿壶的手法,我这边有两种推荐给大家。

如果壶的容量较小,在150ml左右的话,可以用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壶把,无名指抵在下方、小拇指轻轻搭住就可以提起了。主要是大拇指、中指和下方的无名指用力,要注意拿壶的时候小拇指不要翘起来,那样不是特别美观。壶里的水快要倒尽时,可以把食指轻轻搭在壶盖上,不让它掉落,或者用另一只手辅助按住盖钮也是可以的。

如果是大型壶,容量在200ml朝上,那就可以把食指和中指一起穿过把手,大拇指放在上方,无名指抵在下方,同时用力就可以顺畅的倒出水了。同样在快要倒尽时,左手辅助按住壶盖。注意在倒水时,食指和中指不要接触到壶身的部分,那样就不会烫手了。或者一只手握住壶把,食指轻搭在壶盖上,另一只手用茶巾托住壶底。

二. 横把壶

横把壶也叫侧把壶,壶把和壶嘴方向呈90°直角,起源于唐代,主要用来煮茶,现代的话在日本茶道中用得比较多。这种壶形的茶壶用起来还蛮方便的,比较契合人体发力的点。

三. 提梁壶

提梁这个词还是非常形象的,把手的位置都在壶身的上方,壶把就像房梁一样从这头搭到那头。一般这种形态的壶对新手都十分友好,被烫到的可能性比较低。

四. 飞天壶

飞天壶的壶把在壶身的一侧,类似彩带飘舞的造型,看起来十分灵动。至于执壶也非常简单,大拇指压住壶盖,其余四个手指抓住壶把就可以了。或者一手拿壶把,另一只手压住盖钮,配合倒水也行。

五. 无把壶

无把的单壶通常出现在便携型茶具或者旅行茶具套装中。出汤的时候虎口张开,拇指、中指握住壶身两侧,食指按住壶钮,把壶提起。

六、中国茶具的起源

2019年12月18日净意手抓壶,出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壶身集茶海与茶壶功能于一体,自带二十三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