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在日本的发展

博学茶道 2023-06-30 15:28 编辑:admin 294阅读

一、茶叶在日本的发展

公元618年前后。唐宋是日本人派遣使者来东土求学最频繁之际,适逢中国最好的时候,他们将这份风雅带回了日本。日本人喝茶的起步,应该是茶文化的最高点,如今唐宋茶风在日本依旧留有遗韵。

最初,茶是作为药品,被鉴真带到日本的。那时的茶,可能是被称为砖茶的中国古茶,边咀嚼边喝热水,因为是咀嚼茶,所以叫作“喫茶”。这样的砖茶,传到日本以后,被日本人研磨碎了,作为抹茶喝。平安朝的日本人大都喝这种抹茶。

二、茶文化传入日本

日本文化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唐朝。中国古代的唐朝对外外交已经非常发达,然后日本在当时借鉴了非常多,唐朝的文化。如今不管是日本的寺庙,还是日本的茶文化等等,还有其他非常多的方面,都还有中国古代的影子。日本的文文字中也能发现占有非常多的汉字基础。

三、中国茶传播到日本的时间和方式

茶是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现代学者普遍同意是在1600年左右,也就是明代万历的下半叶。在这之前,著名的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了篇游记,描述他在元朝中国的所见所闻,但这位自称曾到过杭州和福建、并在扬州当了三年官吏的波罗先生却对“茶”这中国特产只字不提。若说他大意遗漏了,这疏忽似乎太不合清理,难怪有专家提出质疑,说波罗也许未曾亲身踏足中土,他的游记,只是道听途说得来的资料。

葡萄人早在1535年到了澳门(也有说是1553年)。虽然他们没有染上喝茶的习惯,但起码注意到茶是中国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有个叫古鲁士的葡萄牙传教士,1556年到过广州,对当地人喝茶做过详细的描述。中国茶传至欧洲,功劳最大的是荷兰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02年成立,1610年发出第一张购卖茶叶的订单。17世纪初正是欧洲航海家四处探险搜奇的时代,有关世界各地奇风异俗的游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意中为“茶”这异国产物作了义务宣传,茶便开始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起来。茶在人们眼里不仅是上等、贵族的饮品,还具有医疗作用,这样,喝茶的习惯在荷兰、法国和英国生根植基,受欢迎的程度也日深一日。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外国人怎样喝茶 英国 中国茶传入英国之前,英国人成天喝酒,早上六七点钟起来都用啤酒来就着早饭吃。然后随时困了累了闲的没事干了,就喝酒玩。茶叶传入英国之后,茶水在很多情况下代替了酒精。 喝茶的方式和咖啡类似,端给客人的是清茶,喝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奶、糖或者柠檬。 俄国 俄国人煮茶不像中国人这样用泡的,他们是把茶叶和糖一起放进茶炊里,倒入开水,每个客人倒大半杯然后再加白开水接着煮。一边煮一边喝,茶炊里的茶水一直保持沸腾的状态。 据说俄罗斯人喝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中,用勺搅梓后再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俄罗斯人在烧茶时一定要加入糖、蜂蜜之类的甜料,也常常会在茶里加入牛奶、柠檬,甚至果医和奶酪。甜茶还要伴着甜点吃。不过俄国地方冷,其实充当了正餐之余的加餐。 法国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法国人是欧洲人里真正“会喝茶”的。法国人喜欢高品质的绿茶而不满足于袋泡茶,不少法国人也能分得清中国茶叶的不同种类。 他们也会像中国人一样不加奶和糖,只用开水泡清茶。法国人也有可能采用西非的喝法,在茶水中加入方糖和薄荷叶,放凉了做冷饮,类似于现在全球超市里售卖的加糖的瓶装茶。

资料: 中国茶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 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四、茶叶在日本的传播现状

首先要有人家订单,其二要有出口资质的外贸公司,如果你有茶叶已联系出口日本某单位,又没自已的公司,可以借人家公司出口。我也可以帮你的。

五、茶叶传入日本最早记载

第一位唐朝赴日使者是632年8月被唐太宗派遣的新州刺史高表仁,为唐朝四品官员,比前隋裴世清那个九品鸿胪寺掌客来看,可见当时唐朝对日本外交方面还是很重视的。

但是这个高表仁却不是个搞外交的人才,在日本与王子争礼(应该是要日本行藩臣礼),一怒之下“不宣朝命”而返。

表仁无绥远之才,与王子争礼,不宣朝命而还。——《旧唐书》

那么是因为唐朝赴日使者和历史大背景没关系,意义不够吗?

当然也不是,唐朝派往日本的第二批到第六批使者所处的时代就更有故事可挖了,刚好是唐朝、新罗、高句丽、百济、日本5国大乱斗,最终唐罗联军消灭高句丽百济的东亚国际战争时期。唐日大战之后,唐朝使者赴日7年间次数多达5次,多的时候使团有两千人。

664年5月由百济镇将刘仁愿派遣的朝散大夫郭务悰一行共30人到达日本。663年,唐军采用火攻击败日本和百济联军,消灭百济国,也就是知名的白江口之战。此时百济镇将遣使日本,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事件。

不过因为郭务悰他们不是唐朝中央派来的使者,所以被日本拒绝进入都城,书信也被退回。

今见客等来状者,非是天子使人,百济镇将私使。是以使人不得入国,书亦不上朝廷。

——《善邻国宝记》

第三位赴日唐使是665年9月前去日本的刘德高,使团共254人,上一次未被日本接纳的郭务悰等人也在刘德高使团内。不过此次因为刘德高的身份是“唐国使”,所以成功被日本护送入京赐宴,并派人回送。

壬辰,唐国遣朝散大夫、忻州司马、上柱国刘德高等。

是岁,遣小锦守君大石等于大唐云云(盖送唐人使)。——《日本书纪 天智纪》

第四位赴日唐使667年1月到达日本的熊津都督府下辖熊山县令、上柱国司马法聪也是百济镇将派遣,但他的任务其实主要是为了送还日本遣唐使。

第五位赴日使同样为百济镇将刘仁愿派遣的李守真,于671年七月到日本。郭务悰也带领使团第三次来到日本。

那么是唐朝赴日使节没有什么传奇经历吗?这就更不是了,【太平广记】所引【纪闻】一书就收录了唐高宗时期遣日使的遭遇。

这批使者奉命联络新罗与日本国,结果在离开新罗前去日本时遭遇大风在海上漂流数十日,最后漂到了一个食人族聚居地:

忽风止波静,至海岸边,日方欲暮。时同志数船,乃维岸登舟,约百有余人。岸高二三十丈,望见屋宇,争往趋之。

有长人出,长二丈,身具衣服,言语不通。见唐人至,大喜。于是,遮拥令入宅中,以石填门,而皆出去。

俄有种类百余,相随而到。乃简阅唐人肤体肥充者,得五十余人,尽烹之...

即便不提这么惊悚的恐怖故事,遣日使们留下的记载也有很多传奇之处:

公元778年,唐代宗命宦官赵宝英等赴日以结邻好。本来赵宝英他们要由扬州造船启程,但因为船只赶造工期不够,最后就将使团分为3批,乘着正打算回国的遣唐使的4条船顺路前往日本。结果路上赵宝英的主船被风浪打破,赵宝英等63人皆溺水而死。

坐着三号船的使团判官孙兴进一行人也遭遇险情“船仅得浮”,但在接力抢修之下勉强支撑到了肥前国橘浦。

而最坎坷的是四号船的唐朝使团判官高鹤林一行,被风暴吹去了耽罗国,也就是今天韩国济州岛。当时耽罗还是个独立的小国,大多数四号船的船员登岸后就被土著们抓了起来。其中一个叫韩国连源的日本录事比较机灵,“阴谋解缆而去”,带着四十多人成功脱逃。而高鹤林等5名唐朝使团成员就滞留济州岛,后来莫名其妙被新罗国相救,并和新罗使节一起到达日本。

孙兴进到达日本后,日本方面也立刻给予优待,却迟迟不安排他们入京,原来是当年正好还有渤海国使在日本访问,如果此时唐使入京,未免日渤两国都要对唐使毕恭毕敬,这让一向希望渤海对自己称臣的日本如何接受呢?而在渤海人走后,日本朝野又陷入了另一个问题,虽然日本一向自视甚高,但面对体量巨大的唐朝自然难以与其争锋,因此朝中对是否要向唐使行藩国之礼展开大辩论,最后的结果就是大纳言石上宅嗣为代表的“须用藩国之仪”派取胜,天皇“遂降御座”。

所以说,唐朝遣日使者的故事的确精彩。

六、茶叶在日本的地位

茶道乃茶之艺术,日本茶道作为体现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单单吃茶入口那么简单,也是重视精神的综合艺术。换言之,茶道随着季节变化,趣向、待客的道具、料理和果子的选择、悬挂的卷轴、装饰的茶花等都有所不同。在综合考量之上,主人的选择让来宾能够身心愉悦,五感共同体味主人的用心良苦。代表日本料理的“怀石料理”与精美的和果子都是从茶道中衍生出并得以发展的。

七、是谁把茶叶传播到日本

历史中最早记录茶叶的书籍!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另两种为咖啡,可可)之“圣品”,享有“东方恩物”、“绿色金子”的美誉。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茶叶有很多被人们发现的茶叶之最,比如最大的野生茶树、最早的茶经、最早的咏茶诗、最早的茶话等。

  最大的野生茶树云南省勐海县境内的一棵茶树,高32米多,主干粗3米,树龄约1700年,被称为世界茶树之最。

  最早的种茶专著唐代陆羽撰述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茶经》已被译成10几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最早引入中国茶叶的国家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到我国浙江等地留学,把茶叶和种子带回日本。17世纪,茶叶传到欧洲,19世纪传到非洲。现在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传播友谊的纽带。

  最早的咏茶诗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最早的茶话会据史书云: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赐宴群臣必使之大醉。大臣韦曜酒量小,孙皓为照顾韦曜,便秘赐“以茶代酒”。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类似今天的“茶话会”。

八、茶叶传入日本

世界最大茶叶进口国──英国

世界最大茶叶出口国──斯里兰卡

英国人以爱饮茶闻名于世,英国人饮茶的历史悠久大约有三百多年左右.目前是茶叶生产国以外最大的茶叶消费国。

茶叶生产和出口是斯里兰卡经济的主要来源,在一百多年以前,斯里兰卡就开始将茶叶出口到世界各地,它不仅是茶叶的最大生产国,也是它的主要出口国。

九、茶叶在日本的传播路线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日本书道正式开始于奈良时代,并在平安时代得到繁盛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1880年至1884年,学者杨守敬任驻日钦使随员。在日本的四年。他将中国的六朝书风传入日本,日本书界刮起一股“崇杨风”,成为日本书家注重个性发展的有力因素。

十、茶叶在日本的传播趋势

中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人工培植茶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人就开始饮茶,随后饮茶的习惯流传到相邻的地区。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之后推广到全国各阶层。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