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博学茶道 2023-06-27 23:36 编辑:admin 95阅读

一、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日本茶道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文化艺术。“茶禅一味”、“和敬清寂”及“世代相传”则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

二、中国茶道美学的四大理念?

中国茶道精神主要是指“怡”、“清”、“和”、“真”四个方面。

1、怡是指怡情、养性,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茶本身就有保健作用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人们以茶悟道,从而怡然自乐,在精神方面得到升华。

2、清是指清廉、清正、清苦,清心,清寂等,主要讲求人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清净,其与“道家”的思想一脉相通。

3、和是指以和为贵,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等。

4、真是指真诚守信,不虚假,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真”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扩展资料:日本茶道精神:1、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在大和民族独特的环境下,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日本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2、日本茶道精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这是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来的。“和”指的是和谐、和悦;“敬”指的是纯洁、诚实,主客间互敬互爱;“清”和“寂”则是指茶室内外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氛围。3、 日本茶道中的闲寂、恬静,已成为日本人欣赏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原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很多贵族隐居山林,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

三、陆羽茶道的精神核心是?

陆羽茶道的精蕴,可用五个字概括即"清"、"和"、"俭"、"怡"、"健"。

一为"清"。清心养神是为神清。《茶经》有云:"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昏寐者,浑浑噩噩、混混沌沌之谓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麻痹、木讷、滞涩。饮茶可使人心清、神朗,可致人脱俗。行茶道,尚茶礼,是一种精神上的修持,境界的超拔。

二为"和"。和气安性是为气和。《茶经》云:"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这是客来敬茶的典型场面,且以茶礼恭敬奉之。体现的是一种心平气和、和睦安宁的气氛。故茶道之和,实乃人际的融通,意态的谦和。

三为"俭"。俭德精行是为德俭。《茶经》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益。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精行俭德,指人的行为精谨俭朴,道德高尚纯正。以茶道待客、会友、处世,即是以俭朴之身待人,亦以俭朴之意律己。追求的是欲念的淡泊,体现的是真善的崇尚。

四为"怡"。怡情励志是为情怡。陆羽茶道中有鉴茗、辨器、识水等规制。在所有的识、辨过程中,最先发生反映的是人体各感官对美好物事的体验。如视觉所及,有茶具之精美别致状;有炉火之烈烈跳跃状;有沸水之腾波鼓浪状;有茶汤之碧绿琥珀状等不一而足。身临其境,品尝佳茗,情绪大悦。实为情绪的调节,志趣的雅求。

五为"健"。健体益寿是为体健。《茶经》云:"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又于风炉之一足铸曰:"体均五行去百疾"。醍醐、甘露之效,乃舒人心脑百节之至善者。而百疾可去,则体健何忧。是以饮茶得体健,实乃使精神获得良好载体,是人生康泰的理想归附。

从五字精蕴可看出,陆羽茶道,是陆羽人生的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修身养性观念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四、做事要慢慢习惯的诗句?

1、明日歌

明代: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译文: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

2、秋日

北宋·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译文:月团、新碾,花瓷为杯,茶美而器精,说明诗人很通茶道。饮罢呼儿课诵楚词,更见教子有方,他同那些把酒色财气作为生活必需的腐败官僚,是大为异趣的。

3、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4、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5、纂要

南北朝萧绎

一年之际在于春 ,一日之际在于晨。

译文: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一天的计划要在清晨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

五、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茶道是怎样一种精神气韵?

茶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这些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独特清新的人文景观日益充实和丰富着茶文化的历史画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丽风景。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和使用茶的国家。茶道概述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茶德即茶之功德。陆羽同代人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

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诗人说:"从一粒砂看世界"。但几乎每位爱好绿茶或乌龙茶的东方人都不难体会出----从一片茶叶可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如果你嘴里含上一口西湖龙井茶,茶汤的气韵,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乡温柔而秀丽的风光;如果你入口的是安溪乌龙茶、碧天峰铁观音,那么,你看到的将是高山顶上的蓝天白云,同时随着芬芳的茶香与茶气,让你仿佛身处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气息。

从茶中领会山川风景,与不断地微妙变化着的真味,真香与气……不失为回归自然的一种简单法门。那么,茶是如何能给予人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奥秘以外,就是人为的配合。茶可独酌,也宜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使人抛却是非心、名利心。"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奉客,虽不及酒后令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但三两良朋,沏茶小息,令人"六腑皆芬芳",闲话家常、天南地北、气氛更为和乐,主客更能曲尽情意,茶的世界是一个祥和的世界

中庸、和谐与茶道

有人说,中国人性格象茶,总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这话颇有些道理。

表面看,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要在明心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静,避世超尘;儒家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无论意境和价值取向不都是很不相同吗?其实不然。这种表面的区别确实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即:和谐、平静,实际上是以儒家的中庸为提携。

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主张有秩序,相携相依,多些友谊与理解。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无休无尽,破坏平衡。水火本来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相容相济。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中国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饮茶可以更多的审已、自省,清清醒醒地看自己,也清清醒醒地看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过年过节,各单位举行"茶话会",表示团结;有客来敬上一杯香茶,表示友好与尊重。常见酗酒斗欧的,却不见茶人喝茶打架,那怕品饮终日也不会抡起茶杯翻脸。这种和谐、友谊精神来源于茶道中的中庸思想。

在中国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精神。宋人苏汉臣有《百子图》,一大群娃娃,一边调琴、赏花、欢笑嬉戏,一边拿了小茶壶、茶杯品茶,宛如中华民族大家庭,大孩子虽多并不去打架,而能和谐共处。至于直接以《同胞一气》命名的俗饮图,或把茶壶、茶杯称为"茶娘"、"茶子",更直接表达了这种亲和态度。清代茶人陈鸣远,造了一把别致的茶壶,三个老树虬根,用一束腰结为一体,左分枝出壶嘴,右出枝为把手,三根与共,同含一壶水,同用一支盖,不仅立意鲜明,取"众人捧柴火焰高"、"十支筷子折不断"、"共饮一江水"等古意,而且造型自然、高雅、朴拙中透着美韵。此壶命名为"束柴三友壶",主题一下子被点明。

六、和敬清寂解释?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一)和

“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在茶事进行中有触觉上的和,嗅觉上的和,视觉上的和及听觉上的和。

(二)敬

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在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情感出于“本心”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

(三)清

清即清洁,有时也指整齐。当然,茶道四谛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在被称为露地的茶庭里,茶人们要随时泼洒清水,在迎接贵客之前,茶人们要用抹布擦净茶庭里的树叶和石头,茶室里不用说是一尘不染的,连烧水用的炭都被提前一天洗去了浮尘,茶人就是这样通过去除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的。

(四)寂

作为茶道四谛的第四个构成要素,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在这个概念上,禅与茶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静稳”,它还在佛典中被用作“死”、“涅槃”、“无”的意思。在茶道中,这个词又与“贫寡”“至纯”“孤绝”的意思相近,即当修禅者或是茶人完成了对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无的世界,这里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死”虽然是令俗人伤心的,但谁能否定死对于生来说更富于原始性、归属性,比生占用的时间更悠长呢?死是绝对的,而生是相对的。死亦被称作“无”的世界,“无”又是产生“有”的本源,佛教的轮回思想给了人们再生的希望。

七、如何介绍中国传统的茶道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国茶道》讲述了中国茶道的故事。包括了中国茶文化的特性;饮茶起源及起因;茶道与儒家文化;上海的茶馆等内容。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细说中国茶道

  第一节什么是茶道

  第二节中国茶道的内涵

  第三节中国茶文化的特性

  第四节中国茶文化体系

  第五节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六节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

  第七节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第八节中国茶道的现实意义

  第九节中国四大茶道

  第二章中国茶道的渊源及传播

  第一节饮茶起源及起因

  第二节秦汉、六朝——茶道萌芽期

  第三节唐朝——中国茶道始创期

  第四节宋朝——中国茶道兴盛期

  第五节元朝——中国茶道传承期

  第六节明清——中国茶道转折期

  第七节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第八节世界茶文化

  第三章中国茶道与宗教文化

  第一节茶道与儒家文化

  第二节茶文化与佛教

  第三节茶文化与道教

  第四章茶道与民间习俗

  第一节民间婚俗中的茶文化

  第二节祭祀中的茶文化

  第三节烤茶相婿的民间习俗

  第四节茶与民俗礼仪

  第五章中国各地特色茶文化

  第一节北京大碗茶

  第二节广州的早茶

  第三节潮州功夫茶

  第四节四川盖碗茶

  第五节扬州人的吃茶

  第六节西藏高原的酥油茶

  第七节云南少数民族茶饮

  第八节香港的茶餐厅

  第九节蒙古奶茶

  第十节上海的茶馆

  第六章茶叶与茶具

  第一节茶叶的种类

  第二节茶叶的贮藏

  第三节各具特色的茶具

  第七章中国茶道与诗词

  第一节茶道与诗词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唐诗中的茶文化

  第三节宋代诗词中的茶文化

  第四节元、明、清诗词中的茶文化

  第八章中国茶道与美学

  第一节茶道中的美学概念

  第二节茶道之美

  第三节荼道美学的六要素

  第九章中国茶道与茶艺

  第一节认识茶道

  第二节茶艺的涵义及内容

  第三节茶艺用具

  第四节茶艺的类别

  第十章中国茶道与艺术

  第一节茶道与香道——修养身心

  第二节茶与陶艺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茶与音乐相得益彰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国茶道》由刘艳霞编著。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八、儒家茶道追求什么?

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构成儒家茶道精神的欢快格调,这既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调,也是与佛教禅宗的重要区别。儒家茶道是寓教于饮,寓教于乐。在民间茶礼、茶俗中儒家的欢快精神表现特别明显。中国茶道,也多方体现了儒家中庸之温、良、恭、俭、让的精神,并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哲理于品茗饮茶的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