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敬清寂含义是什么?

博学茶道 2023-07-18 21:58 编辑:admin 67阅读

一、和敬清寂含义是什么?

和敬清寂 [hé jìng qīng jì]“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

二、茶发明人?

关于茶的发现有三种说法分别是:神农说,达摩说,陆羽说。这三种说法的侧重点不一样,也代表了人类对茶认识的不同阶段。茶树本是从云南迁徙至江南、东南的一株植物,茶树一直都在,而茶叶的发明史其实是一片树叶的发明史。

神农说:

神农氏是中国传说发明各种农作物的皇帝。

传说神农氏有一个水晶肚,吃下去的东西看得到。在试吃的过程中不幸中毒,后发现茶可以解毒。

在这个传说中,人们大致可以了解到远古先民是在不断地试吃中,把所吃的东西进行分类:一类是鲜美可口、补充营养的,包括蔬菜和五谷;另一类是并不怎么好吃、但可以治疗疾病的,包括中草药。

在古代,中国现民把茶归属于上天的恩赐万病之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而这边叶子恰好对所有的病都有一点效果,人民就认为它可治百病。

茶这种植物可以补充营养、可充饥,但是有点苦涩;虽有解毒的功效,但与中草药相比,疗效有限。所以茶既不是用来补充营养,又不是专门治疗疾病的植物,它是用来调节营养平衡的。

神农说强调的是茶的解毒功能即茶的药用价值。

达摩说:

达摩原是印度王子,它舍弃繁华入佛门,成为一代禅宗佛师。

达摩来到中国宣扬佛法,立志九年不眠,日夜修炼。它非常虔诚,认为经过这样的废寝忘食的修行就可以达到一定的境界。

修行到第五年的时候,达摩身体有些困乏,一次不小心睡着了,醒来后十分懊恼,一气之下把自己的眼睛割了下来,扔到地上。地上竟长出了茶树,之后达摩犯困就会吃茶树叶,瞌睡就没有了。

在日本包括印度,都一度认为茶树是这么来的。且日本的茶,乃至日本的佛学都来自于中国。

日本茶道的形成: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道。它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千利休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

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侘字上侘(わび)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侘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侘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

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

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

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它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达摩说讲的是茶与禅学的联系,是人们熟悉的东方美学——禅茶一味,二者关系密不可分。

达摩说强调的是茶可提神即茶的养生属性。

陆羽说:

758年,陆羽下了一本《茶经》,陆羽是茶的缔造者.

唐朝以前,茶的身份一直不明朗,喝茶的概念叶没有形成。茶因带有苦味,人们在食用的时候会添加各种东西,例如:盐、胡椒、姜、桂皮等。

到了唐朝,喝茶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相反,把茶当作菜吃、当药用的现象少了。

这种状况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唐代的以中草药为基础形成的中医文明已经比较发达了,人们找到了更好的药物去代替茶。

陆羽在758年,写了一本著作《茶经》,这是一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著作,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茶的著作,因为这本书茶才真正成为茶。茶字是陆羽定的,是对一片树叶的重新定义。

从此,茶被独立出来了,有了固定的程式,煎茶变成一种仪式性的形态。

陆羽最伟大的的地方在于,它把茶的饮用功能固定化了,把食用功能、药用功能弱化了。

三、和敬清寂是什么意思?

日本最著名的茶道祖师是丰臣秀吉时代的高僧千利休(1521~1591),他集茶道之大成,创立了最大众化的“一派茶道”或“千家茶道”,其子孙分为三派,影响至今。

茶道的宗旨可用四字概括,即“和敬清寂”。和、敬,小而言之,表示主客之间和睦共处,互相尊敬;广而言之,则寄以社会安定、国家和平的愿望。清、寂,表示茶室环境的清净幽雅与陈设的古色古香,暗含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根据以上宗旨,茶道对于茶的质量、色泽,茶的烹煮技巧,对水的要求,茶具的色泽、质量,茶室的环境、设施。水果点心的配置、尤其对宾主间的语言、礼节、仪式等等都有不少讲究。据说一名大家闺秀要学好整套礼仪,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四、日本茶道节的来历?有哪些风俗?如何举办的?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日本的茶道品茶是很讲究场所的,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茶室多起名为"某某庵"的雅号,有广间和小间之分。茶居室一般以"四叠半"(约为9平方米)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的称为广间;小于"四叠半"的称为小间。茶居室的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由专门的茶师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规则依次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茶师将茶献给宾客时,宾客要恭敬地双手接茶,致谢,而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动作轻盈优雅。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和礼仪,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和赞美。最后,客人离开时需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品茶还分为"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礼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保持冬暖夏凉,室内要插花保持自然清新的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等。

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会时均抱有"一期一会"的心态。这一词语出自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汤一会集》。书中这样写到:"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这种"一期一会"的观念,实质上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体现。佛教的无常观督促人们重视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相连,产生一种互相依存的感觉和生命的充实感。这是茶会之外的其他场合无法体验到的一种感觉。

五、何谓茶道?喝茶喝了很久,想知道其中的真谛是什么?

茶道,茶之“道”,即茶为媒,茶为道路!

茶即是自然的产物,也是让人畅享的物品!以茶为媒,用水浸泡,香漫四处,你可以闻香沁人心脾;亦可品汤润肺润肠;还可以眼观色变......只要用心,会意,“道”便在其中!

茶道,亦是规矩、规定!没有规矩即没有了方圆,也就没了自己的路径!

道之道,非常道!

就是每一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茗可茗,非常茗,则为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心境不同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

茶道即自然,一个理由让自己放松、思维方式发生改变的过程!

六、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本质区别?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有:

一、流派不同:

日本茶道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是有定式的。正是定式的不同,才使日本茶道分成了许多不同流派。

日本茶道,主要以三千家作为流派的禅宗茶道,而现代茶道是经过千利休删繁就简的改革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中国茶道,也称中国茶文化,则有四大不同的流派,分别为:贵族、雅士、禅宗以及世俗。其中,贵族的重点在于茶的品与质,雅士在于茶之韵,禅宗目的是参禅悟道,世俗在于茶之味,通过品茶享受人生。

二、制作工艺不同:

日本茶道在烹茶过程中,是特别讲究精细的茶末的。而中国则将重点放在茶叶上,中国在制茶技艺上面是极其讲究的。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该书记载,日本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三、构成要素不同:

到了江户时期,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明显地表现是其构成要素不同。对于日本茶道,其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茶食、点茶、茶花、建筑、道具。

中国茶道,其主要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这样看来,中国茶文化更讲究意境。

七、追寻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1, 追寻这本书是一本讲述日本战国时期历史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主角千利休的一生经历,同时涉及到了日本战国各大战役以及日本文化的许多方面。2, 在书中,千利休以茶道大师自居,展示出他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同时,书中还有许多描写日本战国中各大军阀间斗争的情节,包括齐藤千贺藏、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等人的背景、行事风格与本质特点,具有极高的历史参考价值。3, 总的来说,追寻这本书的内容内容极具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意义,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八、千利休的思想?

千利休,1522年生于日本堺市,死于1591年4月21日,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