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乐图》描绘了晚唐的什么场景?

博学茶道 2023-04-13 20:03 编辑:admin 153阅读

唐代,以写仕女画而蔚成时代典型者,当推张萱和周P两家,他们均长于观察宫苑女子的日常行为举止,传世画作,也尽属丰腴艳冶的华贵形象。

院藏橘档手周P“内人双陆”,其间发髻染晕与裙裾纹饰,已稍嫌板刻,或谓是出自宋人所摹。相形之下,《宫乐图》所见,反倒更贴近于对于张萱、周P这两个人的风格记述: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若引以为唐代晚期仕女绘画的忠实印证,应无过誉。

时序相隔千余载,《宫乐图》的绢底也呈现了多处破损,然而画面的色泽却依旧十分亮丽,诸如妇女脸上的胭脂,身上所着的猩红衫裙、帔子等,由于先施用胡粉打底,再赋予厚涂,因此,颜料剥落的情形并不严重。甚至连衣裳上花纹的细腻变化清晰可辨,充分印证了唐代工笔重彩一格的高度成就。《宫乐图》画面的中央是一张大型方桌,后宫嫔妃、侍女10余人,围坐、侍立于方桌四周。方桌中央放置一只很大的茶壶,画幅右侧中间一名女子手执长柄茶杓,正在将茶汤分入茶盏里。她身旁的那名宫女手持茶盏,似乎听乐曲入了神,暂时忘记了饮茶。对面的一名宫女则正在细啜茶汤,侍女在她身后轻轻扶着,似乎害怕她醉茶的样子。

《唐代人宫乐图》完成于唐代晚期,正值饮茶之风昌盛之时,茶圣陆羽《茶经》便完成于此际。稍稍回顾我国饮茶方法源流,唐代以前都属于粗放式煮饮法,即煮茶法。陆羽在《茶经》里则极力提倡煎茶法,他的煎茶法不但合乎茶性茶理,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一经推出,立刻在文人雅士甚至王公朝士间得到了广泛响应。

从《宫乐图》中也可以看出,茶汤是煮好后放到桌上的,之前备茶、炙茶、碾茶、煎水、投茶、煮茶等程式应该由侍女们在另外的场所完成。饮茶时用长柄茶杓将茶汤从茶壶盛出,舀入茶盏饮用。茶盏为碗状,有圈足,便于把持。可以说这是典型煎茶法场景的部分重现,也是唐代晚期宫廷中茶事昌盛的佐证之一。

唐代茶诗中也有描写宫廷饮茶的诗句,如张文规在他所创作的《湖州贡焙新茶》一诗说道:

凤辇寻春半醉归,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王建在蠢段《宫词》中也说道: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这些都细致刻画了唐代宫廷茶事圆嫌场景。而鲍君徽的《东亭茶宴》尤其值得人们去关注: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幽篁引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清风。

全诗格调闲雅,气象雍容,很接近《宫乐图》中所描绘的饮茶场景。又据唐代晚期曹邺《说郛・梅妃传》记载:唐明皇与梅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做惊鸿舞,一座争辉,今斗茶又胜吾矣。”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上大悦。

这位聪颖机智的梅妃可能是最早将茶事引入唐宫的女茶人,可惜当时画工不在场,没有将斗茶的场景描绘下来,不然,一幅《梅妃斗茶图》足以和《宫乐图》相媲美了。

宫乐图